醫療常識★養顏選用玻尿酸,口服真的有效嗎?

養顏選用玻尿酸,口服真的有效嗎?

越來越多品牌推出口服玻尿酸,訴求用吃的來保養身體,但是,喝玻尿酸真的有效嗎?一位台北市的王姓上班族表示,過往工作需要久站,長期累積下來,雖然年紀剛過30,膝蓋、腳踝卻都開始出現痠麻的狀況,而後又因為懷孕期間仍持續工作,生產後發覺關節開始偶爾會痠痛,只要長時間工作就不舒服。鮮乳坊張庭瑄藥師表示,經動物試驗發現,口服玻尿酸(分子量100萬道爾吞),大約有80%會被身體吸收且利用。跟膠原蛋白不一樣,通過腸胃消化比用擦的吸收成效更好,不僅有助提升皮膚的保水度,對於關節保養也有助益!

 

養顏選用玻尿酸,口服真的有效嗎?

 

隨著年齡漸長,皮膚會自然老化而出現紋路,因此不少人煞費苦心想要藉由飲食來逆轉頹勢,像是膠原蛋白飲、玻尿酸飲都是常見的美顏成分。然而,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 (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5049&id=19362) 資料指出,吃膠原蛋白經過消化後會成為小分子胺基酸,在體內未必會重新合成膠原蛋白。那飲食攝取玻尿酸是否真可達養顏之效呢?張庭瑄藥師表示,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口服玻尿酸可通過腸胃消化後為人體所吸收,對於關節、皮膚保養都有助益!

 

1. 口服玻尿酸可提升皮膚保水度

研究發現,口服玻尿酸可通過胃酸、膽鹽的考驗,經腸道消化吸收後進入血液為全身所用,約數小時後即可在皮膚偵測到玻尿酸的蹤跡。另有人體功效測試指出,每日補充玻尿酸持續6週,受試者的皮膚含水量即可顯著提升,亦代表口服玻尿酸的確能達到提升皮膚保水度、撫平皮膚細紋的效果。

 

另有研究發現,若食用可產生玻尿酸之嗜熱鏈球菌亦可達到皮膚保養的效果。研究發現,受試者連續28天服用嗜熱鏈球菌 (TCI633) 後,相較於試驗前血中玻尿酸濃度提升10.2%,皮膚含水量亦增加10%,對於改善膚質與細紋都有顯著效果。

 

2. 口服玻尿酸可達關節保養之效

目前醫學臨床,針對輕中度關節炎患者可施打玻尿酸以緩解疼痛不適;另有研究指出,口服玻尿酸也可達到改善關節炎的效果!根據2016年日本統整口服玻尿酸相關研究指出,口服玻尿酸對於改善肌肉、關節滑囊液功能,以及減緩關節炎引發疼痛有顯著的效果,故被認為可供保養與改善骨關節炎使用。

 

此外,亦有研究指出口服嗜熱鏈球菌 (TCI633) 幫助體內自產玻尿酸,可達到減緩關節發炎反應、改善關節腫脹、僵硬及疼痛的效果,對於骨關節炎患者來說亦可作為輔助療法之一。

 

至於口服玻尿酸是否有劑量上的限制呢?張庭瑄藥師表示,目前仍未有研究發現高劑量的玻尿酸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仍建議民眾僅將口服玻尿酸作為保養用途,若有疾病或嚴重不適時應積極就診,請醫師對症治療,方能控制病況。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鮮乳坊 張庭瑄藥師

 

延伸閱讀:

玻尿酸缺乏竟使夫妻關係惡化? 及早保養是關鍵!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5289

同事不愛笑 竟然是因為缺這個?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5279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養顏選用玻尿酸,口服真的有效嗎?

相關推薦

(記者張耀元報導)子宮大如籃球 子宮內膜異位症惹禍!! 嚴重經痛影響生活應盡快就醫檢查 女性朋友若出現腹部莫名凸出伴隨經痛症狀,千萬別輕忽!有位32歲的職業婦女巧巧(化名)長期經期紊亂,兩年半前下腹部莫名凸起,以為只是變胖沒有放在心上,半年後凸起處愈來愈大,伴隨嚴重經痛及大量經血,夜晚難以成眠,甚至...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青少年愛上網「取暖」當心越上越憂鬱!董氏基金會今(4)日發布最新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近4成3的青少年每隔30分鐘不到就手癢想滑手機,假日上網超過6小時比例亦逼近4成;警訊是,憂鬱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越愛上網與他人互動、聊天「取暖」,但...

閱讀詳情 »

▲正確選用熱敷墊,才不會造成傷害。(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班打電腦、下班瘋追劇,長時間的低頭姿勢,往往增加頸部與上背部肌肉負擔,造成血液循環不佳,肌肉僵硬、疲勞,不少人會自行購買「熱敷墊」來舒解痠痛,但魔鬼藏在細節裡,食藥署提醒,熱敷墊直接接觸到皮膚表面...

閱讀詳情 »

▲想要孩子高人一等,性早熟警訊千萬不能錯過。(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父母普遍希望孩子能夠「高人一等」較同齡的孩子更早、更快速抽高,但孩子從小就比別人高,不一定是好現象!醫師提醒,這有可能是「性早熟」的危險警訊。贏在起跑點,卻因為骨齡提早成熟而斷了成長黃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