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驗腫瘤指數 難擒癌王

驗腫瘤指數 難擒癌王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抽血驗「腫瘤指數」,就能發現「癌王」?美國權威醫療機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與國內健檢中心醫師皆表示,這類指數不適合當成一般篩檢工具。

血糖莫名升高 需警覺

胰臟癌因不易提早發現,治療困難,常被稱為癌王,單憑抽血驗「腫瘤指數」很難「擒王」,驗血糖卻有助預測民眾日後的發生風險。

梅約診所消化科醫師 Suresh Chari表示,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至少三年,多數即出現血糖莫名上升跡象。該研究日前已發表在《腸胃病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

Suresh Chari提醒,胰臟癌患者平均在確診後6個月內死亡。研究團隊另分析近600名接受過胰臟癌切除手術的患者,發現腫瘤大小與血糖升高程度呈正相關。無論胖瘦或飲食、運動型態,醫師建議民眾都需要了解自己的血糖變化。

腫瘤指數偏高 未必是癌症 

安南醫院健檢中心主任蔡忠紘指出,不少民眾認為抽血驗某些「腫瘤指數」,就能提早發現胰臟癌的蹤跡,但觀念並不正確。

蔡忠紘醫師強調,坊間所謂「胰臟癌指數」,只是CA-199的俗稱。在所有 CA-199異常升高的受檢者中,只有 0.9% 確實患有胰臟癌,其他都是偽陽性。CA-199上升的原因很多,包括膽結石、膽道或腸胃疾病、或卵巢疾病都可能引發指數升高。因此只適合輔助診斷或是追蹤參考,而非一般人的健檢工具。

腹部超音波 不易發現胰臟癌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強調,無論是腹部觸診、抽血驗CA-199、或是腹部超音波,都不建議用來作為胰臟癌的健檢工具。

消化科醫師蔡坤峰則表示,除了罹患糖尿病、慢性胰臟炎、有胰臟癌的家族史與吸菸的民眾之外,若帶有特殊基因,或是兩位以上近親罹患胰臟癌,未來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更高。

胃鏡裝超音波探頭 揪出胰臟病變

蔡忠紘醫師進一步指出,內視鏡超音波(EUS)與磁振造影(MRI或MRCP)都是適合針對高危險群做為胰臟癌健檢的工具。內視鏡超音波跟胃鏡類似,是在胃鏡前端多安裝一個超音波探頭,較易找出早期胰臟頭部腫瘤或是胰臟病變,屬於侵入性檢查,過程相對比較不舒服,如果是上述的高危險群,不妨諮詢醫師,評估是否接受篩檢。

【延伸閱讀】空汙來襲咳不停 呼吸道保護看這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4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眼睛霧霧只是眼睛累?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陳賢立醫師表示,青光眼初期可能沒有症狀,可能只是以腸胃不適、偏頭痛的症狀表現,往往被忽視,提醒有眼壓較高、超過四十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短期內視力無原因惡化等高危險族群者,要特別小心青光眼。 青光眼是什麼? 侵犯視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今(29)日新增320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166例,總計486例本土確診患者,比昨天稍降,但死亡人數卻增加至21人(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創下疫情爆發以來的單日新高,目前新冠累計死亡共99例,最年輕的死亡個案僅30多歲。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確診孕婦插管生產!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為預防染疫患者因疾病出現急迫手術需求,台北慈濟醫院在年初疫情稍緩之際,於2021年3月完成「正壓手術室」建置,為需外科手術治療的染疫病人預做準備。5月中旬,本土疫情升溫,本院收治一名懷孕32週的確診孕婦,考量患者肺...

閱讀詳情 »

2021.05.29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5月29日為止,已經有9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