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驚傳父殺子女事件! 情緒失調有前兆、多關心少遺憾

驚傳父殺子女事件! 情緒失調有前兆 多關心少遺憾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北市北投區驚傳父親殺害3名子女再自殺的命案,類似的新聞標題,總令社會大眾增添許多不安的感覺,然而這樣的自殺與殺人行為的背後,通常並非單一因素所造成。

通常不是臨時起意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成人精神科主任黃聿斐表示,犯案者可能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如失業、負債、離婚、經濟困難,或曾有過被羞辱、被不當對待的經驗;其性格較多疑、低自尊,情緒狀態除情緒低落外,可能合併憤怒、憎恨及報復,認知思考上,容易將生活中的不順遂歸責於他人,沈溺在過去被羞辱或不當對待上。而這種傷人行為通常不是臨時起意,是有計畫的,常會留有遺書;若家中親友有上述狀況,都應謹慎注意,並且適時的尋求協助與幫忙。

透過醫療單位進行協助

黃聿斐主任建議可透過醫療相關單位進行協助,如評估其精神及情緒狀態,若符合臨床疾病診斷,應進行心理諮商及藥物積極治療。縱使未達臨床疾病診斷標準,亦應評估其短期、長期壓力及自殺風險,儘可能將其納入關懷服務之範圍。

情緒與平常差異大 應多給予關懷

黃聿斐主任呼籲,此類案件通常有一段醞釀期,且會有前兆,家人、親友、學校與鄰居多加注意,可能有機會察覺。提醒民眾不要大意,除了平時的問候關心外,若發現其情緒狀況與平時差異大,可再給予多一點的關懷,與之多談談,讓其情緒與壓力有出口,並適時協助當事人求助,可減少憾事發生機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2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將至,許多家庭照顧者在新年期間忙著準備過年,但同時仍肩負照顧失能家人的責任;事實上,新北市衛生局提供7處全年無休的長期照顧管理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申請預約。 喘息服務讓生活好轉 張奶奶平日與兒子共同生活,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但因多年前中風,使得原本的生活一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民眾認為胃藥(制酸劑)會導致骨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學者指出,制酸劑中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雖然可以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但如果藥物劑量很高,又長期使用,便會增加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 長期使用胃藥 必須定期監測骨質變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中心家庭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0多歲男子,近日感到耳朵悶悶的、聽不太清楚,並伴隨頭暈的症狀,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耳膜破裂;所幸,破洞範圍不大、且沒有併發感染,一個多月後,破洞已自行癒合。 耳膜破洞 聽力會受損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蔡循典指出,正常情況耳膜微向內凹,但該患者的耳膜卻是向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全球每3秒就多一名失智症患者,在國內平均1天新增3名患者。預防失智該怎麼做?專家建議,多動腦、運動有助腦部活化,例如桌遊、太極拳都不錯;日常飲食應多蔬果、少紅肉,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 全球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