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驚!1/6老人曾跌倒 家俱旁比例最高

驚!1 6老人曾跌倒 家俱旁比例最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為8%。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曾跌倒而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也千萬別因噎廢食!

住處內家俱旁是最常跌倒地點

造成跌傷最常見的前三項活動為騎車、上下床及耕作農事。最近一次發生跌傷的地點,有56.3%發生在住處內,有43.%發生在住處以外。在住處內最常發生跌傷的前二個地點,第一位為在家俱旁(椅子、床、沙發或其他家俱旁)23.7%,第二位為浴室、淋浴間或廁所等12.3%。在住處以外最常發生跌傷的前二個地點,第一位為路邊(包含人行道)46.2%,第二位為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13%。

快樂不倒翁 全靠防跌三部曲

針對跌傷的地點及原因,國健署提出防跌三部曲,讓長輩做個快樂的不倒翁!

首部曲-規律運動不能少,遵循醫囑用藥:規律運動,定期加強下肢肌力、身體柔軟度和平衡的運動。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妥適控制慢性疾病。

二部曲-注意居家環境 照明,防滑更小心:居家活動範圍維持適度照明,並備妥緊急備用照明。清除動線上障礙物,保持動線淨空。居家地板維持乾燥與防滑。浴室設置的止滑墊鋪滿浴室;在馬桶及浴缸旁加裝扶手;門檻前設止滑腳踏墊,並降低地面與門檻的落差。

三部曲-外出留意反光標誌,馬路行走不要急:下床或起身動作要緩慢,先在床邊稍坐片刻,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跌倒。清晨或夜晚光線不足時,可在衣物外貼上反光標誌。郊外旅遊要有家人或同伴隨行,善用手杖或登山杖,同時要衡量體力,並預估往返所需時間,若開始覺得身體有些疲累時,即應折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5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陳姓男子,某天突然心跳很快感到不適,緊急送至急診,經檢查發現為嚴重心律不整,所幸經緊急注射治療心律不整藥物,才從鬼門關前搶回一命;大里仁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明峯表示,有人因心律不整導致昏倒撞到頭受傷,甚至有人直接心跳停止等情況,因此必要時可採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風靡全球的綠拿鐵,是許多好萊塢明星的瘦身聖品,這股風潮從名人吹向關心健康飲食的民眾,網路上更有人分享喝綠拿鐵搭配運動,一年多成功甩肉30公斤的經驗,吸引民眾紛紛加入鐵友行列,但綠拿鐵真的適合每個人嗎?選擇溫熱蔬菜 添加肉桂粉、薑末綠拿鐵是將蔬菜、水果、水及少許堅果,全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5歲女童罹患病毒性腦炎,昏迷呈現植物人狀態,轉診至台中慈濟醫院,經復健科高強度復健與靜脈雷射,同步會診中醫輔以中藥、針灸,歷經3個月治療後,女童已能說話跟行走。   女童父親指出,女兒曾是健康寶寶,直到去年8月入幼兒園前夕,竟突然發燒、手腳無力甚至昏迷,從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大腸癌罹癌人數已連續11年蟬聯第一,透過國健局推行的糞便潛血篩檢、大腸鏡檢查,可讓大腸癌提早被診斷及治療,不過後續手術、化療、放療的一些副作用,常讓病友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因無法忍受導致中斷治療,而中西醫合併療法可以互相搭配,緩解癌友不適的症狀。化放療及手術後副作用 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