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骨痛竟是攝護腺癌轉移?高惡性攝護腺腫瘤如何治療

名醫大聲公 / Via  江博暉醫師

骨痛竟是攝護腺癌轉移?高惡性攝護腺腫瘤如何治療

每日健康 / Via  名醫大聲公

每日健康/主持人 洪素卿

採訪編輯/郭家和

人口老化日漸增多,高齡疾病的發生率也逐年上揚。好發於中高齡男齡的攝護腺癌,由於病情進程緩慢,過去被認為屬於相對「溫和」的腫瘤,再加上發生平均年齡超過70歲,在不少民眾的認知中,攝護腺癌威脅性甚至不如其他老化疾病,但是,真的所有的攝護腺癌都屬於「不危險」的腫瘤嗎?

哪些攝護腺癌需要提高警覺?

高雄長庚醫院泌尿外科江博暉主任指出,國人攝護腺癌好發年齡約在7079歲之間,確實與其他癌症相較之下發展緩慢。但是其中亦有「大壞人」與「小壞人」之分,江博暉解釋,攝護腺癌如果病理切片的「格里森分數」達8分以上,並且有內臟轉移以及骨轉移者,就可能屬於高危險性的腫瘤,病情進展仍然不可忽視。

高風險性的攝護腺腫瘤如何治療?

江博暉說明,過去攝護腺癌轉移會採用荷爾蒙治療,但是高風險性的攝護腺腫瘤在荷爾蒙治療後,約一兩年內就會發展為荷爾蒙抗性,治療困難度相對棘手。現在已有新的臨床試驗,發現早期使用藥物能延長攝護腺腫瘤轉移為荷爾蒙抗性的時間。因此及早治療仍是影響存活的重要因素。

骨頭疼痛可能是攝護腺癌轉移?

攝護腺癌由於進展緩慢,可能在出現不尋常的疼痛後才被確診。江博暉解釋,攝護腺癌分為早期和晚期,晚期大部份多以骨頭疼痛來表現,患者可能尋求骨科就診,有些是開刀手術才意外發現腫瘤。攝護腺癌如果出現多處的骨轉移,病人可能感覺全身都痛,最常見的骨轉移部位則在髖骨、脊椎、肋骨等軀幹中軸,少數也會發生在頭骨。

年長男性有排尿困難骨疼痛該留心?

江博暉指出,攝護腺早期難以用症狀區別,必須經抽血檢查PSA,或肛門指診及切片檢查。肛門指診檢查並不困難,而PSA敏感度相當高,醫師建議如果50歲以上且有泌尿症狀,可以諮詢泌尿科醫師是否需要執行這兩項檢查。江博暉強調,隨著醫學發展,已經有可延緩高危險攝護腺腫瘤變成荷爾蒙抗性的藥物,民眾切莫諱疾忌醫,有任何泌尿系統病變皆應及早治療。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膽道癌治療出現新選擇!台灣東洋藥品今(13)日宣布,旗下自日本代理的複方化療癌症藥物取得食藥署核准新增「治療晚期或復發之膽道癌」適應症,盼提供多元用藥選擇,嘉惠台灣病友。 台灣東洋表示,這項癌症藥品已在日本取得胃癌、大腸直腸癌、頭頸癌、非小細胞肺癌、無法手術或復發之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返台人潮帶來的境外移入個案大暴增,還沒有完,國門即將面臨最高壓力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今(13)日指出,明日預計歸國人數將來到近期最高點的4200多人,後天也有3900多人,直言這兩天「壓力相當大」。外界質疑要求搭機前2日陰性報告的措施已失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桃機的本土Omicron疫情燒向社區,中壢聯邦銀行健行分行在短短2天之內,銀行員工跟員工家人已累計確診多達14人,傳播核心就是居服員案17472,但針對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居服員是「超級傳播者」一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希望大家「不要特別用這樣子的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不見收斂,反而爆不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6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其中中壢聯邦銀行健行分行一夜之間激增多達11例,包括10名行員以及1名行員的家人全部確診陽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