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鬆比老媽更嚴重! 原來跟少了這項營養素有關

骨鬆比老媽更嚴重! 原來跟少了這項營養素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2歲的盧姓婦女健檢時發現骨質密度T值達-4.2,處於骨折高風險,她驚覺不妙,認為媽媽年紀大一定更嚴重,便拉83歲的媽媽檢驗,T值卻是非常正常的0.4,骨質像年輕人一樣。衛福部彰化醫院骨鬆專科醫師陳柏辰表示,盧母務農,曬太陽又負重勞動,存下了骨本,而長時間坐辦公室的盧女則骨質流失快,成為兩母女骨質差異的關鍵。

台灣髖關節骨折率居亞洲第一 1年內死亡率2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台灣髖關節骨折每年近2萬例,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5年死亡率高達5成,嚴重性甚至超越大部分癌症,成為老年人的隱形殺手;國健署調查,骨鬆易骨折,台灣因髖骨骨折1年內死亡者約2成,5年死亡率高達5成,脊椎骨折1年死亡率1成,5年死亡率也達到4成,主因是骨折導致行動不便、長期臥床,造成下肢靜脈血栓引發死亡,而患者免疫力變差,更易因肺炎或泌尿道感染死亡。
骨鬆非老年專利 缺乏維生素D骨質流失快

陳柏辰表示,一般而言,年紀越大骨鬆越嚴重,但盧姓母女2人卻相反,2人的基因和飲食落差不大,重點在於盧母一生務農,長期曬太陽,有了充足的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而負重勞動也有助於減緩骨質流失,從年輕就持續累積骨本,相較之下,年輕開始就坐辦公室的盧女,和媽媽相反,少了維生素D的補充,又不運動,到了更年期之後,骨質快速流失。

保骨3要點 監控骨質密度男女有別

那該如何保骨?陳柏辰提出三要點:

1、飲食對:多吃鈣質及蛋白質等強筋健骨的「黑、白、綠、黃、魚」,黑指的是香菇、黑木耳、芝麻、髮菜等黑色食物,白是指豆干、牛奶、金針菇等,綠是指芥蘭、紫菜、綠花椰等,黃是指起司、乳酪、奶油、蛋黃、柳澄汁等,魚是指小魚乾、沙丁魚、鮭魚等。

2、習慣好:多運動、曬太陽、不抽菸、不過量飲酒。

3、早發現及早治療:透過骨質密度檢測,了解自己的情況,和醫師討論治療方向。

陳柏辰建議,女性停經後、男性50歲以後最好每年檢測骨質密度,骨質密度T值在+1與–1之間,表示骨質正常;在-1至-2.5,要提高警覺,進行保養;小於-2.5,代表已經骨質疏鬆,必須治療加保養,由醫師開立處方藥。

【延伸閱讀】

不能開刀第三期肺癌 醫:免疫療法續命

醫美行銷眉角多 諮詢專業避觸法

網路社群新勢力 助攻打造專業診所品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6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提升國人用藥安全,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財團法人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與台灣拜耳合辦的「藥你安全.藥你留影短影徵件賽」,廣獲國內醫事人員及醫藥衛生科系師生熱烈響應。於頒獎典禮中,特別邀請來自政府合作單位、醫院、病友組織與藥廠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們,交流分享在用藥方面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藝人黃瑜嫻(小嫻)自接拍連續劇女兵日記後,人氣也隨著節目的高收視率水漲船高。不過要在炎夏酷暑中拍這檔軍戲,可說是吃盡苦頭。小嫻坦承為戲剃頭事小,但因拍戲需長時間在烈日下曝曬,在紫外線強烈照射下,皮膚曬黑算客氣,嚴重的是臉上的斑點毫不客氣的全冒出來,甚至經常性呈現泛紅、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42歲的詹先生,20歲時出現下背疼痛、髖關節以及大腿骨頭不適、早晨起床身體僵硬等情況,症狀持續近5年,卻ㄧ直被誤診為肌腱發炎,因症狀始終沒有改善,直到至風濕免疫科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但其脊椎已有輕微沾黏、變形;透過傳統口服藥物無法控制住病情,原本身高180公分的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天氣好熱,在室外沒多久,就會讓人熱得暈頭轉向、眼冒金星;然而,即使是每天都待在冷氣房,時間太長,也會有人容易頭暈、虛弱無力。傳統中醫認為,若是會出現熱也頭暈、冷也頭暈,是腦力衰退的現象,無法承受冷熱的變化,並且和血路不通暢有關,辨證論治對症下藥,必須是平血,而不是清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