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鬆老奶奶種菜閃到腰 椎體成形術改善壓迫性骨折

骨鬆老奶奶種菜閃到腰 椎體成形術改善壓迫性骨折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已經退休10多年的陳奶奶,平日喜歡種菜,照顧自己的農地。某天正想提水澆菜時,卻不小心閃到腰,啪的一聲後跌坐在地。經家人幫忙後勉強站了起來,但依然疼痛難耐。緊急送往急診,照X光發現腰椎第1節扁掉,醫師診斷為「壓迫性骨折」。


之後陳奶奶開始使用背架、止痛藥治療,也躺床休息數天,但疼痛不但沒有減緩,還愈來愈不能站著和走路。後來回到骨科門診追蹤X光,才發現受傷的腰椎已經變得更扁,壓迫得更厲害。於是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新型椎體成形術治療,術後疼痛顯著改善,可開始活動,慢慢回歸正常的日常生活。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醫師蘇盈豪表示,壓迫性骨折常見於有骨質疏鬆的高齡患者,病人常因跌倒或搬重物導致脊椎骨裂開並且垮掉。因為脊椎是支撐身體的主結構,受傷之後日常活動就會受限。病人常有坐著痛,走路也痛的狀況。嚴重者甚至稍微翻身就感到劇痛,最後只能一直臥床。


最早期採保守治療,即臥床到自然癒合,搭配使用背架和止痛藥。然而,破裂垮掉的脊椎,因持續受力,脊椎的變形塌陷可能會惡化,進而造成駝背加劇。更有甚者,塌陷的骨頭壓迫神經,造成下肢癱患或大小便失禁。另外臥床太久,對於肌少症的病人,其肌肉萎縮也會惡化,日後就算骨頭長好了,也可能因為肌肉萎縮造成慢性四肢或背部痠痛。


約在1980年,醫師開始使用椎體成形術(俗稱灌骨漿、灌骨水泥)治療壓迫性骨折,即醫師利用中空穿刺針,將骨水泥填充至脊椎塌陷處提供支撐力。術後會感到疼痛明顯改善,且避免脊椎持續塌陷。近年,愈來愈多的醫學實證指出,以此方式治療更優於保守治療。


早期的椎體成形術雖有不錯的臨床效果,因骨水泥質地較稀,容易有流動造成骨水泥滲漏的問題。若滲漏到神經孔可能造成神經壓迫;滲漏到肺部血管可能造成肺栓塞或呼吸衰竭;滲漏到椎間盤則有可能造成鄰近的脊椎骨折。此外,對於脊椎塌陷及後凸嚴重的病人,骨水泥只能填充骨折缺陷,無法矯正變形。


新一代的椎體成形術採用高黏稠式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滲漏到神經孔、血管或是椎間盤的風險。此外,新一代的椎體成形術結合新型術式或微創工具,更大幅提升安全性。例如,在矯正脊椎變形方面,利用氣球撐起塌陷 (Balloon kyphoplasty),或是脊椎千金頂(SpineJack)等,透過椎體內裝置撐起塌陷的脊椎,可改善駝背及避免脊椎變形等相關後遺症。而且,新一代的液壓型注射裝置,用微小口徑(約2mm)的穿刺針就可完成骨水泥填充,降低傷口和組織破壞的不適感。


蘇盈豪說明,由於脊椎骨折的病史、症狀、變化及臨床問題每個人不盡相同。再者,不同的骨質密度,或有不同的內科疾病,如免疫力不全,或惡性腫瘤病史等,都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或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因此,建議民眾若有脊椎壓迫性骨折時,可諮詢相關專業的醫師,方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腦萎縮症是罕見疾病的最大宗,大多在中年發病,多數家族屬顯性遺傳,遺傳機率高達50%以上,當身體基因出現神經漸進式退化時,走路搖搖晃晃,為保持平衡、兩腿微張,走路狀似企鵝,又稱「企鵝家族」。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高宜鳯表示,小腦萎縮症發病初期走路不穩、講話不清楚、...

閱讀詳情 »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容易覺得喉嚨不舒服。尤其是新聞台主播,工作上需要有副好嗓音,當聲音「出槌」時,往往會影響到播報收視。不過,TVBS主播廖芳潔可說相當幸運,天生就具備了好條件:她回憶進入新聞圈12年來,很少因為嗓音問題而煩惱,「即使重感冒、扁桃腺發炎,但我的喉嚨、聲帶都不受影響,照樣上台播報新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4歲的藝人譚艾珍,長期從事主持工作久站、久坐,20年來飽受下背痛、腰痛困擾,近年出席公益活動,還必須穿護腰、束腿襪,隨身攜帶痠痛藥、止痛藥,才能撐得住;今年開始,她每星期做一次皮拉提斯復健,持續半年以來,疼痛感大幅減輕,自評8分降為2分。熱敷電療效果差 皮拉提斯才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時值秋季而室溫仍屬溫暖,正適合病媒蚊繁殖。為落實登革熱防治,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加強消滅病媒蚊孑孓後,衛生局再進行半徑50公尺戶內化學防治,環保局則同步進行半徑100公尺戶外化學防治,內外夾攻,有效消滅成蚊。內外夾攻消滅成蚊根據臺北市立大學黃基森教授研究登革熱病媒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