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體內濕氣過多 小心影響生心理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隨著節氣轉變,氣溫逐漸上升,加上濕氣沉重,就容易使人體出現不適症狀,像頭昏、嗜睡、胸悶、噁心腹脹等;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賴威豪指出,正逢清明節,更容易堆積太多情緒,導致傷害健康,因此更需注意如何調理生理及心理的保健。

以傳統中醫而言,肝又為管理生理的主要關鍵,又稱為肝主疏泄;賴威豪醫師表示,通常患者若情緒上出現問題時,中醫多以肝為治療重心,包括逍遙散、加味逍遙散等疏肝理氣的方劑,都能有效調節精神情志,紓緩心情鬱悶。

醫師賴威豪進一步說明,若要改善體內濕氣過多的問題,則可利用具有苦寒燥濕、芳香化濕等不同類別的藥材治療,民眾也可透過方便取得的四神湯,不但一般人就可食用,且能有效排除體內臟腑濕氣的功效。

另外,也可透過清明節時,吃些應景的艾草粿,或飲用玫瑰花、茉莉花、薰衣草等茶飲,都能有效達到疏肝理氣;賴威豪呼籲,民眾若有任何不適時,就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以免造成身體越來越虛弱,提高疾病好發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75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近年來,大腸直腸癌一直是台灣發生率前幾名的癌症,由於初期症狀常不明顯,因此容易被民眾所忽略。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鄧豪偉主治醫師表示,約2至3成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轉移性),也就是癌細胞轉移至其他臟器,如此一來,不僅耽誤治療黃金期,也恐縮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娛樂圈幽默大師沈玉琳,因工作時間不固定,經常需熬夜,長年飽受痔瘡所苦,曾經在好友潘若迪家,因為笑得太用力,意外「爆菊」導致痔瘡破裂,當場像女生月經來一樣,血染好友潘若迪的白色沙發,在接受新型口服靜脈活化劑藥物治療後,不再受痔瘡所苦。而妻子芽芽,也受靜脈曲張困擾,不僅腿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外表堅強的鐵漢,也有潸然淚下的時候。家住台北市,抽菸數年,從事小生意60多歲的張先生,因為胸痛多時,來到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彭忠衎醫師診間。在被診斷為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時,張先生與太太實在難以置信,無法想像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翻轉第三期肺癌患者的命運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