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體重下降再補充?逾7成癌友認為營養應該術後才補

多年來癌友習慣手術後才「進補」的習慣可能要改變了。根據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去年最新公佈的營養指南指出,魚油、精胺酸、核苷酸為構成癌症患者免疫調節的3效營養,手術前7天應加強補充,強化抗癌免疫力!

體重下降再補充?逾7成癌友認為營養應該術後才補

然而最新的觀念顯然還沒被民眾所接受,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雖然有8成5的癌友認同免疫力與營養之關聯性,但是當問到何時該補充免疫力,有超過7成癌友認為手術後才開始,有近9成的癌友認為治療的副作用為造成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的主因。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過去大多強調大病後進補,這與多數癌友於治療期間感到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有關。調查也發現,有超過5成的癌友等到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才開始使用癌症特殊營養品加強營養補充。

雙和醫院副院長黃銘德表示,許多患者會認為在術後出現感染、傷口無法痊癒..等預後不佳的狀況,都是癌症治療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雖然治療確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但其實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的元凶,是因為癌細胞所造成的免疫失調,引起患者體內發炎反應,進而導致身體機能代謝異常所導致,若等到體重下降才進行營養補充,身體的整體免疫代謝已經失調,再補充營養恐事倍功半!

研究也指出,癌症患者若沒有在術前加強補充免疫營養,有6成患者會出現術後感染併發症。

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解釋,高蛋白、充足熱量,是癌友的基礎營養原則,但只補充熱量與蛋白質的營養觀念已經要更新,提升癌患免疫力也是需思考的一環。魏賓慧主任解釋,魚油、精胺酸、核苷酸三大營養素之所以被列為重要免疫營養素,是因為魚油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減輕身體所釋出的發炎物質;在壓力情況下,精胺酸可以做為免疫細胞的能量來源,有助於維持免疫功能,而核苷酸能增進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成熟分化。

在術前營養儲備上,癌友除均衡飲食外,也可透過有臨床實證且通過衛生福利部許可適用癌症療程營養支持的特殊營養品,同時補充足量的熱量、蛋白以及免疫營養攝取。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8/582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人的新陳代謝率從25歲以後開始走下坡,這時出現的症狀有身體脂肪容易堆積、體力衰退、皮膚膠原蛋白減少、肌力下降、肌肉量減少等症狀。而從生理學及生化學的分析中,可以發現這些症狀和體內的生長激素有密切關連性。 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要提升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國第3級警戒延延長至6月14日!今(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新增281例本土個案與校正回歸261例,本土個案數上升542例,雙北仍是疫情熱區,佔447例個案;記者會結束前,指揮中心指揮官哽咽說出,民眾不戴口罩都要警察抓,8大行業還在偷偷開,都在增加社會負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近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數大幅上升,民眾對於疫情的未來走向感到不安,因應疫情的各種配套措施,原先的生活作息面臨變動、調整,民眾心情與行為上開始容易受影響,甚至有焦慮的情況發生。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葉北辰諮商心理師表示,「可以把人心想像成一個容器,容納的情緒量是固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案例確診個案近期連連發生,令人擔憂的是確診者足跡可能已佈達到你我的生活圈。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快速,甚至是感染後也可能出現無症狀,不少企業也開始讓員工在家遠距工作,讓感染風險降低, 「Stay at home」居家隔離、減少外出就是最好的防疫動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