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體重下降再補充?逾7成癌友認為營養應該術後才補

多年來癌友習慣手術後才「進補」的習慣可能要改變了。根據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去年最新公佈的營養指南指出,魚油、精胺酸、核苷酸為構成癌症患者免疫調節的3效營養,手術前7天應加強補充,強化抗癌免疫力!

體重下降再補充?逾7成癌友認為營養應該術後才補

然而最新的觀念顯然還沒被民眾所接受,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雖然有8成5的癌友認同免疫力與營養之關聯性,但是當問到何時該補充免疫力,有超過7成癌友認為手術後才開始,有近9成的癌友認為治療的副作用為造成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的主因。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過去大多強調大病後進補,這與多數癌友於治療期間感到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有關。調查也發現,有超過5成的癌友等到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才開始使用癌症特殊營養品加強營養補充。

雙和醫院副院長黃銘德表示,許多患者會認為在術後出現感染、傷口無法痊癒..等預後不佳的狀況,都是癌症治療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雖然治療確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但其實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的元凶,是因為癌細胞所造成的免疫失調,引起患者體內發炎反應,進而導致身體機能代謝異常所導致,若等到體重下降才進行營養補充,身體的整體免疫代謝已經失調,再補充營養恐事倍功半!

研究也指出,癌症患者若沒有在術前加強補充免疫營養,有6成患者會出現術後感染併發症。

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解釋,高蛋白、充足熱量,是癌友的基礎營養原則,但只補充熱量與蛋白質的營養觀念已經要更新,提升癌患免疫力也是需思考的一環。魏賓慧主任解釋,魚油、精胺酸、核苷酸三大營養素之所以被列為重要免疫營養素,是因為魚油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減輕身體所釋出的發炎物質;在壓力情況下,精胺酸可以做為免疫細胞的能量來源,有助於維持免疫功能,而核苷酸能增進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成熟分化。

在術前營養儲備上,癌友除均衡飲食外,也可透過有臨床實證且通過衛生福利部許可適用癌症療程營養支持的特殊營養品,同時補充足量的熱量、蛋白以及免疫營養攝取。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8/582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如果有天能聽到自己的心跳正常嗎?北市1名方先生表示,最近常聽到自己心跳聲,或是感覺體內器官跳動的聲音,以為自己的心臟有問題,於是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結果發現,心臟本身並無異狀,又擔心可能是耳朵有問題而求診。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這種耳鳴現象雖然情況較少見,但耳鳴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8歲曾姓女上班族,工作時因為有許多文書工作,經常使用滑鼠與鍵盤,空檔時間也再滑手機,長時間下來,開始出現手指麻、痠痛感,甚至延伸至手腕與手臂,而且會忍不住用力甩手,想減輕手部的麻痛感,後來就醫後,發現罹患了周邊神經擠壓症的其中一種-腕隧道症候群。周邊神經擠壓 導致...

閱讀詳情 »

2021.06.17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7日為止,已經有49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師照片放大貼胸前,長者打疫苗好安心!台北慈濟醫院與新北市衛生局合作,於新店、雙和、三重、板橋、蘆洲等五處靜思堂設置疫苗接種站,並由醫護團隊進駐支援疫苗注射,為了讓民眾識別,醫師們在防護衣外層都貼有識別證,讓接種的長者們及陪同的家屬能更安心。醫師胸前貼證 表達尊重與負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