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壓不受控恐中風、失明! 醫師曝6招「不吃藥」也能降血壓



高血壓不受控恐中風 失明! 醫師曝6招「不吃藥」也能降血壓
文/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醫學部莊博宇醫師

 

高血壓不受控恐中風、失明! 醫師曝「6招」不吃藥也能降血壓

高血壓長期沒有良好的控制,則會逐漸地引起多種併發症,例如,中風、心衰竭、腎損傷、失明…等,然而許多民眾對於藥物的使用會帶來的副作用,有所顧慮,在此對於想嘗試非藥物血壓控制的民眾,提供以下建議:

一、減少食鹽的攝取。避免鈉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醃漬物、燻製物、沙茶醬、豆瓣醬、豆豉…等重口味調料。

二、戒酒。

三、減重。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45歲以上人口,超過一半以上有過重或是肥胖的問題,或許對於許多饕客而言,要做到良好的體重控制並不簡單,然而體重控制帶來的成效也是驚人的,對一個超重10公斤的病人來說,只要減去這額外的體重,即可減少10毫米汞柱的收縮壓,亦即是一顆血壓藥的效果。

四、戒菸。香菸的使用除了造成肺癌、口腔癌、喉癌…等許多癌症風險上升外,也會加重動脈硬化的程度,另外香菸中的尼古丁也會讓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這雙重機轉會使的血壓控制變得更加困難,並大幅的增加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鑒於以上情況,不論是否有高血壓,戒菸是每位吸菸者,不容輕忽以及逃避的課題。

五、飲食控制。經研究發現,得舒飲食法(Diet approach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在血壓控制上頗具成效,這是一種核心內容為–高纖、高鈣、高鎂、高鉀的飲食模式,有興趣的民眾,可以每天選兩餐食用未精製的全穀類(糙米、五穀米)、天天攝取5份以上的蔬菜水果,佐以低脂奶類提供鈣質、減少紅肉的攝取,改以去皮的白肉作替代。

六、運動。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大家常常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運動除了幫助血壓控制維持心肺功能外,也可以降低未來認知障礙的風險,對於成年人,建議安排每週3-7天,共計150分鐘的有氧運動,並配合一週兩次的阻力運動。

 

你可能有興趣

1 高血壓也能「非藥物治療」? 醫師:平時養成「6習慣」 避免引發中風、失明風險

2 下班續攤前先看!牛津大學警告:酒精傷害大腦灰質 喝再少都一樣!

3 噴酒精不如喝酒精?酒精濃度愈高愈有效?專家打臉:不要省直接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病人得依照治療週期接受抽血或安排相關影像等檢驗,因此得常頻繁進入醫院,尤其面對國內新冠疫情嚴峻,恐讓免疫力低的癌症病人陷入感染風。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創辦人林葳媫呼籲,依癌症治療指引的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絡所發佈「癌症與COVID-19接種」就建議,治療中的癌症病人經由...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市面上充斥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常見的包括綜合維他命、魚油、葉黃素和膠原蛋白等,分別標榜著不同功效,讓一般民眾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補足身體營養,不過若沒正確服用,這些要價不便宜的保健食品,就變成吃安心而已,為了讓保健食品發揮應有效果,營養師吳典亞建議食用時注意3點觀念,尤其最忌諱一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3歲楊先生,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而楊先生因為心臟瓣膜問題,需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然而,服用抗凝血劑會延長凝血時間,較容易發生出血情況;反之,停用抗凝血劑恐造成栓塞風險。楊先生在手術後,經評估無出血風險後,即時回復使用抗凝血劑;楊先生也在術後的一個星期...

閱讀詳情 »

2021.07.01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1日為止,已經有661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