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用「抗凝血」用藥手術前必須做1事確保安全

服用「抗凝血」用藥手術前必須做1事確保安全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3歲楊先生,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而楊先生因為心臟瓣膜問題,需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然而,服用抗凝血劑會延長凝血時間,較容易發生出血情況;反之,停用抗凝血劑恐造成栓塞風險。楊先生在手術後,經評估無出血風險後,即時回復使用抗凝血劑;楊先生也在術後的一個星期後順利出院,後續於門診持續追蹤治療。

使用抗凝血劑    手術需慎防出血不止

心房顫動疾病容易導致血液滯留於心臟內而產生血栓,可能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甚至全身性栓塞,因此對於高栓塞風險的心房顫動病人,往往需要抗凝血劑來降低中風的發生率。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小組長李美娟表示,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服用藥物病人要進行外科手術就必須考慮停藥及手術後回復使用藥物的時機,而什麼時間停藥及回復使用藥物的時機,須達到團隊共識及個別化的策略。

就醫主動說明用藥    確保手術安全 

在手術前,這是一個必須清楚與病人溝通說明的過程,因為依照手術的類型、栓塞的風險、出血的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需要停用抗凝血劑及需要停幾天藥物;手術後,已經停藥的抗凝血劑,也需評估病人出血狀況和栓塞風險來決定回復使用的時機。

李美娟小組長提醒,如有服用抗凝血劑的藥品,且預計要進行手術、拔牙或是侵入性治療時,應主動於就醫時向醫師說明「目前正在服用的抗凝血藥物種類」。

【延伸閱讀】

搶救台灣低迷生育率 不孕症治療補助再升級

告別NG視訊大作戰! 居家辦公更要美得宛若拯救地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目前許多醫學中心出現急診壅塞、待床時間過久、急重症與輕症混合就醫的情形。台大醫院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共同推廣「聰明就醫」,期望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協助台灣過渡到超高齡的老化社會。推動聰明就醫 邀請日本學者來台台大醫院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共同主辦雙北市「聰明就醫、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乳房會痛是乳癌,不會痛就沒關係嗎?53歲的黃小姐,因怕痛沒有定期乳房攝影篩檢。某天洗澡時發現乳房靠近腋下處出現滑來滑去的硬塊,原以為是肌肉,但之後又發現腫塊固定,自我安慰認為不會痛就可以放心,遲遲未去檢查。直到4年前工作聽到大家在討論乳癌,才下定決心就醫檢查。現今乳癌治療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柯欣妤報導)近年來,自閉症案例數不斷成長,盛行率大約是萬分之五到十左右,在臺灣受影響的人口約一萬到三萬人之間。由於受到電影及社會的誤解,使得民眾認為自閉症的孩子,都有一些異於常人的特殊能力;其實,有很多自閉症孩子因為受限於本身症狀嚴重程度、先天能力、以及對治療反應不佳等,需要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75歲的老翁,近兩三個月來發現,他的雙腳足底陸續冒出許多不痛不癢的棕黑色斑塊,起初以為是香港腳,自行去藥房買藥膏來擦,不僅不見效,還愈冒愈多,老翁因憂心腳底會產生病變,趕緊前往皮膚科求診。經皮膚切片檢查,所幸僅是色素沉澱增多,而非產生黑色素細胞癌的變化,目前仍在定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