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壓年輕化 中醫調理成功擺脫「藥罐子」

高血壓年輕化 中醫調理成功擺脫「藥罐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柏安報導)

一名49歲徐姓業務員健檢發現有高血壓,因為擔心日後要長期服用西藥,因而轉至中醫諮詢;經中藥調理配合飲食、運動,並在三個月後逐漸停用西藥,仍能將血壓成功控制在正常範圍。

1839歲年輕人 全台21人就有1人高血壓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至104年統計顯示,全台灣約有462萬成人罹患高血壓,18至39歲的年輕高血壓患者約有36萬人,大約每21人就有1人,高血壓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應酬多飲食不正常 49歲男罹患高血壓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日前收治1名49歲高血壓病患,該病患為工作繁重業務員,平日應酬多,三餐不定時也不正常。經吳佩青醫師診斷後,確認為本虛標實型的高血壓,前期以中藥治實熱、後期加強補虛,血壓控制穩定,三個月後逐漸減量、停用西藥。

中醫調理搭配飲食控制 病患漸停用西藥

吳佩青醫師表示,該病患到心臟內科求診後,每天服用兩顆降血壓藥物,但因他還年輕,擔心後半輩子都得依賴藥物,於是逐漸減少應酬,多吃蔬菜、糙米,培養運動習慣,並經由中藥調理,終於成功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屬陰陽平衡失調 中醫助改善體質

吳佩青醫師指出,高血壓在中醫常見的病性為「本虛標實」,即陰陽平衡失調,若單純靠藥物降低血壓,反而不利身體的自我調整。治療上必須先「瀉其實」,然後「補其虛」,若有肝鬱氣滯情形者,應先給予疏肝解鬱的藥物,調整體質,達到陰陽平衡,並依體質改變生活型態。

按壓穴位、調整飲食 輕鬆輔助降血壓

血壓偏高的民眾,吳佩青醫師建議,平時按壓頭頂的百會、手背上的落零五以及耳後的降壓溝這幾個穴位輔助降血壓;飲食方面,可多攝取高鉀低鈉的食材,注意少油、少鹽、少糖。此外,應避免熬夜,作息正常、多運動,平日搭配藥膳茶飲,也有助控制血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2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糖尿病在2017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5名,隨著飲食跟生活型態改變,糖尿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是重要的現代文明病!烏日林新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吳典育表示,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血管處於發炎狀態,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常出現周邊血管動脈阻塞疾病及神經病變。血管阻塞初期症狀 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多人都有頭痛、肌肉痠痛、胃痛或生理痛等問題,只要身體一有不舒服,常常想到的是吃止痛藥。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楊家瑋藥師表示,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雖然可以暫緩疼痛,卻可能掩蓋疾病的特有症狀,為醫生診斷帶來困難,進而耽誤病情。 過量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鼻整形重建上,以自體肋軟骨應用最為普遍,也是目前國際趨勢。不僅植體不會產生排斥反應,也不容易滑脫或感染;馬偕紀念醫院醫師王瀛標指出,肋軟骨量相較耳軟骨或鼻中隔軟骨充足,因此在臨床上,可運用於各種鼻型重建手術,尤其對於大範圍鼻整形,或曾有鼻部感染病史的病人最為合適。清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62歲女性,前往安南醫院中醫部就診時表示,右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已經一段時間,詢問醫師是否為「腕隧道症候群」,同時也表示曾諮詢西醫,建議開刀治療,這名女士不斷探詢不開刀的可能性,後來經沈佩諠中醫師診斷後,發現這名女性的症狀其實是「肘隧道症候群」引起,施以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