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高血糖是全身亮紅燈元兇?醫師教超前達標解方

高血糖無症狀竟是國人死因之首?家族史和肥胖要留意

根據台大公衛所發佈的統計,國人死亡因子中高血糖排名第一,顯示血糖控制影響民眾健康甚巨。尤其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許多人因為高血糖無症狀而不以為意,一旦到醫院檢查時,才發現血糖已飆升到幾百甚至上千,到底要如何及早察覺高血糖呢?松山班廷建興診所院長李建興醫師說明,維持良好血糖,定時監測是首要,如果真的長期血糖過高,就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吃多、喝多、尿多,一少則是體重減輕以及容易口渴。倘若本身具有潛在危險,包括家族史、肥胖,更需要留心平日的血糖數值。

高血糖是全身亮紅燈元兇?醫師教超前達標解方

血糖控制好併發風險少?關鍵在降低糖化血色素?

李建興指出,以往都會提醒民眾,糖尿病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當於發生過一次心肌梗塞的人,而十大死因中包括第一名癌症、第二名的心臟疾病、第四名腦血管疾病、第五名糖尿病、第八名高血壓性疾病、第九名腎相關疾病,都與高血糖有關。醫師呼籲,要如何避免因血糖而全身亮紅燈,糖尿病患要注意「基本標準」達標,包括糖化血色素小於7%、空腹血糖80到130、飯後血糖80到160,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差距小於60。

李建興強調,除了血糖控制穩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評估糖尿病患的併發症問題。常見的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小血管病變則有洗腎、失明;神經病變會引發肌肉無力、疼痛麻木、感覺異常;另外糖尿病患也可能有足部病變以及傷口不癒、感染問題等。醫師指出,上述各類併發症的發生風險都是血糖控制好壞有關,研究顯示只要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併發症風險都可以降低很多,包括死亡率可降低21%,心肌梗塞風險降低14%,小血管併發症風險降低37%,控制的好處非常明顯。

 

控血糖飲食作息只是基本功 與醫師討論適合治療方法

高血糖和糖尿病患族群究竟要如何控制,才能達到血糖正常?李建興表示,改善飲食和日常作息是重要基本,更重要的是藥物方面的正確選擇,尤其糖尿病的藥物進展相當快速,治療效果也能突破以往限制,針對不同的機轉來使用不同的藥物。例如針劑方面有胰島素及腸泌素,若同時有血糖與肥胖問題,也會建議使用腸泌素控制血糖,同步改善體重問題。治療方式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都要配合醫師的指示,才能達成控制血糖,穩定病灶,最重要的是減少併發症發生,才能擁有更健康的未來。

 

高血糖是全身亮紅燈元兇?醫師教超前達標解方

 

 

相關推薦

失去許久的身體轉動 只需簡單的觀念與調整就能多打30碼!身體轉動越多,越能獲得更大的揮桿幅度與加速距離。然而身體轉動需要身體各部位的配合,就轉動的幅度而言,球友們經常會因為為了「盯球」而忘記轉動,減少頸椎的轉動角度,這也常是限制擊球距離的關鍵!高爾夫球的揮桿動作有個基本的觀念,便是「個人化」。每個人...

閱讀詳情 »

「我終於能找到回家的路了!」高齡101歲的陳阿嬤開心地說。患有白內障多年,原本畏懼開刀且認為沒必要,所以一直拖著不就醫,隨著情況越來越惡化,家人陪同就醫後才發現,阿嬤僅能看見距離眼睛五公分的模糊影像,才驚覺事態嚴重。經過醫師說明,才突破患者心房願意接受開刀,術後更恢復到了裸視0.6,重拾正常生活。替...

閱讀詳情 »

環義賽將於5月9日至31日進行,你是不是也想和去年的冠軍「小Q」Nairo Quintana一樣穿上粉紅衫、登上最高峰,那就讓我們一起開場粉紅趴踢熱鬧一下吧!「粉紅欣騎天-承天竹崙 D字山道」選在環義開賽前夕的4月25日舉行,穿梭在承天、白雞、竹崙山區,而且還可以跟欣女孩「小D」進行趣味PK,就有機...

閱讀詳情 »

大腸瘜肉就是等於大腸癌?血便是大腸癌唯一徵兆?只有老年人才會有大腸瘜肉?以上答案皆非,您答對了嗎?台灣癌症基金會公佈大腸癌最新調查,針對22歲到49歲的年輕族群,進行「大腸癌與大腸瘜肉認知」,結果顯示竟有8成認知錯誤。其中受訪民眾有6.8%患有瘜肉,以此比例推算,台灣可能將近有71萬年輕人恐有瘜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