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雄城中城火海悲歌如何避免? 反省火場逃生5大迷思

高雄城中城火海悲歌如何避免? 反省火場逃生5大迷思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發生火災時,如何在第一時間正確逃生極為重要,然而,卻常見民眾對於火場逃生有許多迷思,如「優先向上逃生?」、「躲在浴室最安全?」等,究竟這些迷思錯在哪裡?你是不是也有一樣的迷思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火災」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常見的火場逃生5大常見迷思網路聲量排行。


高雄城中城火海悲歌如何避免? 反省火場逃生5大迷思

▲火場逃生5大常見迷思。(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火災切記「不要往上跑」 「躲進浴室」高溫恐燒穿塑膠門


觀察近3個月「火災」的相關話題討論,可發現聲量最高的火場迷思是民眾認為發生火災時「應向上逃生」,然而,有網友對此迷思表示「煙一秒上升的速度,比人往上跑的速度還快,千萬不要往上跑,除非你住地下室」。內政部消防署也特別對此作出回應,表示火災逃生原則為「向下逃生」,只要在樓梯間未見煙霧,就可繼續往下逃生,但若樓梯間出現濃煙,應待在原樓層,並尋找相對安全的避難位置。


而發生火災時「躲進浴室最安全?」也是常見的迷思之一。根據消防署說明的火災避難原則,民眾「千萬不可躲在浴室」,一方面是許多浴室無對外窗逃生,另方面也因多數浴室的門和天花板多為塑膠材質,遇高溫不僅容易燒穿、變形,且難以阻絕濃煙。許多網友聽聞之後都表示「一定要跟長輩講,不然很多老人都以為待在浴室最安全」,希望民眾能多教育長輩相關知識,以免憾事發生。


除此之外,逃生時是否該「保持開門降溫」以及「搭電梯逃離火場」等迷思,也透過消防署公布的避難原則一一破解。首先,民眾逃生時,若情況許可,應「隨手關門」,將火勢侷限於一處,使火勢不易延燒到其他地方,藉此降低火勢蔓延的速度,方便其他人逃生。而火警發生時,也應避免搭乘電梯,因消防員在火場搶救時,為避免人員觸電,電梯的供電系統將可能會做斷電處理。搭乘電梯逃生不僅可能會受困於電梯中,且火場濃煙將可能滲入電梯內,直接威脅梯內人員的生命安全,多數網友也對此表示「希望大家觀念能夠正確,火災發生時走樓梯才是對的」等。


10月中旬發生的高雄「城中城」大火事件,造成多人罹難,除了令全台民眾重新檢視弱勢族群的居住環境外,相關單位也再度重申火場逃生的注意事項,希望能避免憾事再度發生。而我們除了替罹難者哀悼外,也應重新審視自己是否有正確的逃生觀念,才能在意外來臨時,能夠臨危不亂、隨機應變。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子宮肌瘤造成女性不孕 手術治療選擇多防沾黏助添好孕
▸牙周病患感染新冠重症率將近9倍 牙齒鬆動恐為時已晚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0歲王小姐來醫院就診,主訴喉嚨痛約兩個星期,一個月前曾出現感冒症狀,吃幾天藥後症狀就改善了,但這次喉嚨痛合併發燒,在耳鼻喉科診所就醫,吃藥後症狀並無明顯改善,經由轉介到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就診。理學檢查發現心跳偏快,前頸部有明顯壓痛,安排抽血及超音波檢查,確診為亞急性甲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3D列印器官是近來火熱的研究領域,雖然科學家已經能夠列印出器官,卻難以重建複雜的血管網絡,為人體組織提供營養。美國萊斯大學等團隊利用光固化成型技術(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利用藍光曝曬水凝膠,一層一層堆疊列印出複雜的血管網路。團隊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林醫師,我以前矯正牙齒,拔了4顆牙,我兒子牙齒這麼亂,矯正真的不用拔牙嗎?」一位15歲男高中生因上排有顆牙齒擠在其他牙齒後方,造成齒列混亂、牙齒空間過於擁擠,男高中生的父親正焦急詢問解決策略。牙醫師林峻皓表示,矯正牙齒,不一定得拔牙,新式隱形牙套科技,運用「溫柔的力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耳鳴沒藥醫」、「耳鳴是腎虧的表現」是許多民眾對耳鳴的迷思。2019年第12屆國際耳鳴學術研討會熱烈展開,台灣成第一個舉辦國際耳鳴學術研討會的亞洲國家。幕後主要推手,台灣耳鳴學會學理事長劉殿禎表示,坊間常誤傳耳鳴是腎虧的表現,耳鳴久了會聽損,或耳鳴醫不好等,導致患者誤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