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齡社會「老顧老」亮警訊! 研究:照顧失智症另一半易陷憂鬱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人平均壽命增長,「老顧老」的情況已經變成常態,董氏基金會就提醒,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應用老年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與沒有失智者配偶的老人相比,照料著剛被診斷阿茲海默症或相關失智症患者的老年照顧者,較容易出現持續性憂鬱症狀,必須提高警覺。

近年國內屢傳長照悲歌,不少照顧者因不堪照顧及經濟壓力,導致身心俱疲而選擇極端做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照顧者也需提供適當的關懷與協助。

由密西根大學學者進行的這項研究,便針對1萬6650名老人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者長期地觀察憂鬱症狀的發展以及所報告的憂鬱症狀數目。結果發現,伴侶未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其產生的憂鬱症狀數目平均為1.2;伴侶在最近2年內被診斷有失智症者其憂鬱症狀增加了0.31(27%);伴侶被診斷出失智症已超過2年以上者其憂鬱症狀則增加了0.38(33%)。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說,以往照顧者多以女性為主,像是媳婦、太太或女兒,慢慢地男性也增多,其中老老照顧面臨的挑戰比一般年輕人壓力還大,照顧者本身身體狀況、認知功能下降、對社會資源不瞭解等,照顧患者對照顧者而言是一場長期抗戰,伴隨著遇到的挑戰,在生理上會出現疲倦、睡眠不足或失眠,情緒上也會有焦慮、挫折、無力、罪惡感等,也因接下照顧擔子後逐漸與社會隔離,與朋友相處或休閒時間減少,情緒更難以抒發。

賴德仁建議,照顧者可以透過網路或政府相關單位的資訊,增加對疾病的瞭解認識;或參加一些家屬的支持團體,從中學習他人經驗、表達困擾,彼此獲得支持與同理。當發現開始失眠、對患者生氣、容易感到不耐煩情緒逐漸失控,甚至產生想傷害患者的想法時,務必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

葉雅馨強調,國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調查指出,平均一位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時間長達9.9年,每日工作時數高達13.6小時,所以慢性疾病患者的照顧者,肯定要有長期照顧的預備心理及打算,做好家庭人力、經濟上的安排,親友鄰居的喘息替代等,同時應牢記自身的健康和被照顧者是同等重要的,特別是照顧失智症伴侶者。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版「疫苗護照」由健保快易通APP擔綱! 打過疫苗沒手機一查即知

台灣最新兒童5大癌症排行 男女孩都怕白血病!占新發個案3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南韓媒體報導,南韓發生首起COVID-19變異病毒群聚感染事件,至少已有5人確診,其中4例感染英國變種病毒、1例感染南非變異株。《韓聯社》報導,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日表示,1日針對27例確診這座病毒分析,其中發現5例變異病毒株,其中4例感染英國病毒變異株,1例感染南非變異株,5例均為境內感染。目前...

閱讀詳情 »

昨天(2月2日)傳出,有一名藥物中毒病患從部桃轉院後突然病況惡化過世,死因初判「左側肺炎」,引發疑慮。但指揮中心今天(2月3日)澄清,患者從生前到死後,4度採檢都陰性。對有媒體報導,台灣去年肺炎、流感死亡人數大增6000人,恐怕有武漢肺炎死者遭漏列,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主動駁斥。部桃群聚一傳出,241...

閱讀詳情 »

有媒體報導,台灣去年肺炎、流感死亡人數大增近6000人,可能有武漢肺炎死者遭漏列,並懷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普篩「疑雲重重」。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強調「沒有疑雲重重」,他說明,該報導使用的數據是出自不同資料庫,所以計算方法也不同。陳時中呼籲相關媒體引用數據時,應注意資料來源,不能將計算方式、基礎不同的...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至今近1個月,桃園醫院也從今天開始啟動「清零計畫」。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晚間在臉書抒發抗疫心情,也表示不管隔天是否+0,都會認真做好每一天的防疫。桃園醫院群聚感染累計19人確診、其中1人死亡,已連續4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桃園醫院從今天起連續三天展開「清零計畫」,包括醫護以及外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