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黃斑部病變不就醫 老農險失明

黃斑部病變不就醫 老農險失明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75歲農夫,最近半年來,總覺得下田插秧時看東西歪歪的,但一開始不以為意,直到兩個月前發現連報紙的標題都看不清楚,方才就診。經檢查後發現是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視力竟只剩0.15!

收治病例的亞東醫院眼科部王嘉康醫師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多重因素致病之疾病,可分為乾性與濕性。

所謂之乾性黃斑部病變指的是,黃斑部視網膜色素層下分布有視網膜代謝性的產物結節(drusen),一般來說對視力影響較小,惡化速度也較慢,但有少數病人可能伴隨黃斑部的萎縮,或轉成濕性,且嚴重影響視力。

濕性黃斑部病變,則是視網膜下的脈絡膜組織已增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不正常的血管極易滲漏或出血,造成黃斑部的積水、出血、甚至後續的結痂。濕性對視力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如果沒有在一定時間內診斷及治療,極有可能造成永久的失明。

王嘉康醫師指出,台灣社會逐漸轉變成老年化會,因此,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也越來越多。醫師建議,日常生活中多攝取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的深綠色蔬菜及堅果類、富含DHA及EPA的深海魚類,提供眼部足夠的營養攝取;血壓、血脂的控制之外,外出時應佩戴太陽眼鏡,這是不論年齡層都應該做的。而在年長的族群中,早期症狀的察覺、確實的診斷及治療是維持眼睛健康以及視力品質的唯一途徑。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50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又傳出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而驟逝,其實要預防心臟血管疾病,關鍵就在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吸菸及過量飲酒或肥胖等,都可能埋下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因子,但其實佔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都可預防,不妨從「規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疫情全民防疫大作戰,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不二法門,選擇乾洗手和消毒環境的產品,現在有新的選擇。目前市面上有一款納離水,使用超純水作為原材料,運用奈米技術製成富含氫氧離子,當接觸到病菌裡蛋白質成分時,可使它產生變質沉澱反應或水解,破壞病菌達到抗菌效果,是市售中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糖尿病不只顧血糖,心腎也要顧!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松昇指出,隨糖尿病年輕化,且醫療進步延長壽命,糖友病齡延長,若疾病控制不佳,會增加心衰竭或慢性腎病變等心腎併發症風險,呼籲遵守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2020「控糖321」心法,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7)日,台灣新冠疫情管制措施全面大解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中研院合作分析,如果民眾不能習慣戴口罩與社交距離,在未管制邊境條件下,台灣新冠肺炎病患數恐怕如同歐美,急遽上升擊潰醫療承擔能量,導致死亡率大增,指揮中心呼籲內化防疫新生活,才能面對未來新冠衝擊。 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