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塞問題擾生活 控制肥大下鼻甲是關鍵

鼻塞問題擾生活 控制肥大下鼻甲是關鍵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1名89年次的王同學長期為鼻塞所困擾,經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任張世倫檢查後,診斷為雙側下鼻甲肥大合併肥厚性鼻炎,必須長期使用藥物及鼻噴劑以改善鼻塞問題。

 

張世倫曾建議患者接受傳統下鼻甲部分切除手術以改善鼻塞,但因王同學害怕開刀而作罷,不料最近天氣變化劇烈,鼻子過敏造成慢性發炎,鼻塞不斷復發,雙側下鼻甲體積更加肥大,即便使用藥物及鼻噴劑均無法改善,王同學開始經常失眠,白天上課無精打采,最後決定接受下鼻甲動力旋轉刀微創手術,終於根除病灶。

 

張世倫說明,鼻腔是形狀複雜且由黏膜覆蓋的構造,主要有3塊左右對稱、向內側凸起、可消可漲的上、中、下鼻甲。由於下鼻甲位處外界空氣進入人體的要衝,所以常因發炎腫脹使進入氣流減少而覺得鼻塞,這是發生鼻炎時常見的現象。

 

張世倫表示,一般鼻塞之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為主,很多人害怕得吃一輩子的藥,但服用藥物跟所有治療慢性病的目標一樣,原則就是控制得愈好、用藥愈少,甚至當症狀完全緩解時,只需要注意保健無需用藥。

 

另外手術治療部分,開刀主要目的在於解除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則可能有不等程度的改善,不是僅透過開刀即可根治。造成鼻塞的常見原因為下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彎曲。下鼻甲肥大之各種不同手術治療方式,將依病人症狀及需求由醫師評估而定,包括:電燒凝固法、雷射手術、傳統黏膜下鼻甲骨切除手術、無線射頻式下鼻甲成形術、動力旋轉刀(又稱作微型吸絞器)輔助下鼻甲成形手術。

 

張世倫解釋,新型的下鼻甲微創成形手術已發展成熟,相較傳統手術直接切除肥大的下鼻甲,造成傷口較大、手術出血量較多,使用內視鏡輔助的微創手術,傷口只有0.3公分,復原的時間、出血量與疼痛感皆大幅減少,鼻腔放置可吸收的敷料即可,外觀上沒有任何傷口。

 

張世倫建議,無論是手術或藥物治療皆無法一勞永逸根治鼻塞,平常病人應建立運動習慣,避免接觸過敏原,並定時利用溫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使鼻黏膜收縮更加順利,改善鼻塞症狀。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流感高峰期,原以秋冬季節為主,但面對季節交替,加上日夜溫差大等因素,門診中,因罹患流感看診的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大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延珊指出,尤其連續假期,民眾全家出遊,更是容易助長兒童群聚感染的風險。罹患流感,除了常見的感冒症狀外,也會出現全身肌肉痠痛、高燒不退等現...

閱讀詳情 »

為增進兒童健康,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免費提供7歲以下兒童「新一代兒童預防保健」服務,除了原有的身體檢查、諮詢指導外,新增聽語及自閉症篩檢、斜弱視檢查等項目。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預防保健就不可少。依據國民健康局調查資料顯示,約4成家長不知道政府有此項「新一代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補助,僅有2成家長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南市立醫院今年營運邁入第25年,為慶祝25週年生日,規劃一系列院慶活動,特別為一直忙於臨床工作,沒有機會認識異性的未婚護理同仁牽紅線,在新化虎頭埤風景區,舉辦一日的「王子的約會之幸福愛戀趴」未婚聯誼活動,讓參加者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活動邀集院內未婚白衣天使與南科科技產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天氣漸暖,衣服越穿越少的同時,減重成了全民活動!但如何不需花大錢又達到減重效果?台北市自去年7月啟動花博公園3條健走路線,提倡民眾健走減重,今年4月底預計啟動中山北路2、3段綠茵古道,將健走活動拓展到市區大馬路旁易達處。 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容笑英表示,今年推動的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