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工作壓力大易腸躁症 透過運動可緩解

工作壓力大易腸躁症 透過運動可緩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40歲的小玲和27歲的小陳,每當遇到工作忙碌或壓力增加時,就分別會出現便秘或腹絞痛的症狀;醫師建議,若想改善腸躁症,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若出現其他如血便或持續腹瀉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有可能是併發其他疾病,如腫瘤或腸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藍鴻杰指出,腸躁症是一種反覆性的腹瀉、腹部不適,合併大便習慣改變,這些病患中,有些人會腹痛合併便秘,有些人則是腹痛合併腹瀉,更有少數人是混合著便秘及腹瀉交替發生。但由於腸躁症患者的腸道,往往是功能上異常,而非結構上病變,所以常安排許多消化道檢查,也查不出任何原因。患者在過去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超過3天,出現腹部不適或腹痛症狀,發作時間則超過6個月,就可能被確診為腸躁症。

腸躁症患者常見腹部不適,會隨著解便而改善,而腹痛發作會伴隨著排變次數、糞便外型或質地改變。此外,在上廁所時,即使非常用力,大便仍有解不乾淨的感覺,並出現脹氣、大便帶著黏液、排便非常緊急等狀況。藍鴻杰說,其實腸躁症是可控制、慢性且良性的,培養固定運動習慣,可以緩解症狀。治療時,應該幫自己的腸子寫日記,紀錄腸躁症發作日期、頻率、疼痛程度、糞便狀態,和食用的食物等,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藍鴻杰提醒,若腸躁症出現體重減輕、血便、持續性腹痛或貧血症狀,則可能併發其他疾病,應該尋求醫師診斷。若腸躁症無法有效改善時,將需要進階的藥物治療,包括膳食纖維、抗痙攣藥物、止瀉劑、抗生素,甚至使用低劑量的抗憂鬱藥物或其他替代療法來控制。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75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國健署公佈的資料顯示,近五年來台灣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不但越來越年輕,並呈現「男升女降」,男性的發生率為女性的2.8倍,尤其以40至49歲男性的增幅最大,對此,預防醫學專科醫師蔡清標指出,臨床上,20多歲年輕人的血管老化程度相當於80 歲老年人的案例近來屢見不鮮,為了...

閱讀詳情 »

不論生理期是提早報到、還是延遲很多天,同時又伴隨著疼痛、不適感的話,都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警訊。經常生理期不順的女性朋友,除了就醫檢查之外,平常應該要多做保健調理,才能有效緩解月經不調的症狀。 調理月經不順的三種方法 1.養成適度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跟血液循環,氣血順暢,生理期自然就會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離開媽媽的肚子,便住進加護病房的佩菁,一出生就被醫生宣布罹患萬中選一的罕見疾病先天性表皮鬆懈性水皰症(俗稱泡泡龍)。她是最嚴重的類型,全身的皮膚異常脆弱,稍微摩擦就會起泡、破皮、血水直流。小小的身軀幾近體無完膚,連醫生都表示可能活不了。但媽媽不相信,在佩菁日復一日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中秋過後,燒烤,月餅滿足了口慾,卻讓腸胃負荷過重,最近診間裡腸胃不適的患者跟著變多,不少病患在門診時表示最近胃脹到快要爆炸了、一直脹氣,甚至明明餓了卻又吃不下,面對這些腸胃不適容易脹氣的情況,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紓怡說,其實藉由中醫的穴位按摩及茶飲,就能輕鬆解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