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淚管阻塞造成急性淚囊炎 重建淚液通道跟流目油拜拜

鼻淚管阻塞造成急性淚囊炎 重建淚液通道跟流目油拜拜鼻淚管阻塞造成急性淚囊炎 重建淚液通道跟流目油拜拜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53歲梁太太近來被「流眼淚」所困擾,即便沒有異物、沒有打呵欠,她的眼睛也會自動蓄滿淚水,隨時溢出,雖已看過醫生點藥水,症狀仍未緩解,日前更是眼頭紅腫、流膿,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眼科部何旻潔醫師診斷為「鼻淚管阻塞」造成的「急性淚囊炎」,由於阻塞嚴重,在開立藥物後,進一步以新式的「內視鏡淚囊鼻腔吻合手術」治療,透過內視鏡,在不留傷口的情況下,重建淚液通道。梁太太術後住院1天,即恢復日常生活,不再為眼淚所苦。


「淚液」有保護眼球、潤滑角膜、排除眼睛雜質等功能,人體多餘的淚水,會從眼睛內側的鼻淚管流到鼻腔排出,一旦鼻淚管阻塞,淚水無法從鼻腔排除,積聚眼眶,便是「溢淚」;若不適時處理,可能因淚水積聚導致視力模糊、發炎、感染,嚴重甚至有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


鼻淚管阻塞造成急性淚囊炎 重建淚液通道跟流目油拜拜

▲何旻潔醫師提到,新式手術適用於阻塞嚴重或急性淚囊炎反覆發作的病人,治療前需仔細檢查鼻腔結構。(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何旻潔醫師指出,造成鼻淚管阻塞的原因繁多,可分先天性、後天性2種。鼻淚管在鼻腔出口有1個瓣膜(Hasner Valve),通常在出生後會打開暢通,但是有2%至6%的嬰兒在出生時,此瓣膜未完全暢通,造成先天性鼻淚管阻塞,而其中有95%的病患,瓣膜在1歲前會自行打開,不需治療;後天阻塞原因則以老化、結膜炎、感染造成之沾黏或是外傷最常見,其餘像是一些鼻腔疾病、化學治療、放射療法或是腫瘤也可能造成鼻淚管阻塞。


當病人因溢淚求診,眼科醫師會以細隙燈檢查淚膜高度,輔以「螢光染劑測試」或「淚囊沖洗」確認鼻淚管阻塞程度,若只是輕微阻塞,多數患者的鼻淚管會在淚囊沖洗時被疏通,同時達到治療效果;若阻塞情形嚴重,則會透過「氣球擴張術」或「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


然而「氣球擴張術」雖可藉著撐開狹窄處,置放人工鼻淚管,但成功率僅約50至60%,且術後有再度狹窄的可能,因此只適用於中等程度的阻塞;何旻潔醫師說明,鼻淚管阻塞治療中成功率最高的是「淚囊鼻腔吻合術」,淚囊與淚骨、上頷骨相連,這個手術方式是打開鼻黏膜,切除部分骨頭,打開淚囊,使淚囊到鼻腔產生新的通道,讓淚水可以由新通道流入鼻腔,捨棄原先阻塞之鼻淚管。


過往的「淚囊鼻腔吻合術」為外開式,要在眼內眥附近劃一1.5至2公分的切口,才能將器械深入鼻腔,縫合鼻腔瓣膜與淚囊瓣膜,建立通道;而新式的「內視鏡淚囊鼻腔吻合術」結合內視鏡,直接從鼻腔進入手術,免於顏面瘀青、留疤和韌帶破壞,醫師在骨骼切除、瓣膜掀開後,置入可吸收的固定用海綿與暫時性的人工鼻淚管,3個月後取出,即可成為永久性通道,成功率逾85至90%,且病人外觀正常、不會有異物感。


何旻潔醫師提到,新式手術適用於阻塞嚴重或急性淚囊炎反覆發作的病人,治療前需仔細檢查鼻腔結構,若是有嚴重鼻中膈彎曲或是鼻腔疾病的病人,建議先至耳鼻喉科評估;此外,有鼻腔腫瘤的患者不適用新式手術,仍需以傳統外開的方式治療。


「流目油」、「整天流眼淚」是許多年長者的共同困擾,何旻潔醫師提醒,眼睛因為吹風、異物、打呵欠等刺激而流淚是正常的,但若成天都感覺眼睛有眼淚,就建議到眼科檢查,以免因鼻淚管阻塞的初期症狀不明顯,而延誤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發熱衣成禦寒熱銷商品 清洗方式錯誤保溫效果大打折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急性結膜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高峰期多在暑假後開學,學生接觸活動多,一不注意就造成感染並流行。眼科門診近期急性結膜炎患者就增加近一成;醫師提醒,由於急性結膜炎大部分是病毒引起,沒有特效藥,民眾不管家中老人、小孩或年輕人,都應勤洗手、勿用公眾毛巾,若家人出現感染,應將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百貨周年慶登場,許多民眾都想趁特惠期間囤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消費者,選購化粧品要理性,遵守化粧品選用三重奏「知規定、識標示、正確用」,購買前要看清楚標示,注意保存期限以及使用方法,避免買到來路不明或標示不清的產品。目前化粧品管理分為「一般化粧品」如香皂、口紅等,以...

閱讀詳情 »

嬰兒睡覺應該要仰睡而不是趴著以防嬰兒猝死症,應該是一項常識,不過新的研究還要加上但書:不要睡在沙發上,就算旁邊有大人看著也不行。這項刊登在「小兒醫學」(Pediartrics) 的研究分析了從2004年到2012年全美二十四個州7,934個一歲以前因睡眠相關原因死亡的案例,發現整體來說每八個就有一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乳癌是可經由篩檢提早發現,早期接受檢查,5年存活率可超過九成;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尤其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不但能幫助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且也能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1名55歲女性,平時因工作忙碌,常常三餐不正常,加上又沒有規律運動習慣,且因害怕疼痛,一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