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齒列不正長期口呼吸 肌功能矯正裝置可改善

齒列不正長期口呼吸 肌功能矯正裝置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9歲嚴重暴牙的男童,下顎後縮,上下門齒無法對咬,下顎門牙咬在上顎顎側牙齦,由於經常感到疼痛,家長才帶其就醫。檢查發現,這名男童常有鼻塞及睡覺打呼情形,嘴巴呈習慣性張開以利口呼吸。經過睡眠中心評估有輕度睡眠呼吸障礙,經由使用肌功能矯正裝置,配合呼吸運動,經過一年配戴後,不再有睡覺打呼情形,而他口內的門牙水平重疊距離從11mm 降至3mm 而且上下牙可對咬,不再有咬到牙齦的狀況,現在嘴唇於放鬆情形下可自然閉攏。

長期用口呼吸是咬合不正的原因之一

收治此名個案的臺中榮總兒童牙科暨齒顎矯正科主任陳亮如指出,這位男童長期用嘴巴呼吸,使得顏面部肌肉,包括臉頰肌肉、口腔周圍肌肉呈現低張狀態,舌頭也位在較低下位置這些顏面肌肉長期處在異常位置及張力,會影響顏面骨骼正常發育,進而造成咬合不正的原因之一。

陳亮如主任表示,兒童因為呼吸道不通暢,睡眠時呈現打鼾及口呼吸情形,吸入的氧氣量亦不足夠,睡眠周期易被干擾無法進入深層睡眠,會造成睡眠時分泌的生長荷爾蒙不足,生長發育因此受到影響,身材較為矮小。此外,因睡眠品質不佳,也可能影響上課學習及日常表現。

肌功能矯正裝置可達到齒列矯正

口呼吸的狀況可藉著肌功能矯正裝置配合正確呼吸習慣的訓練來改善。陳亮如主任表示,肌功能矯正裝置是一種醫療用矽膠材質的裝置,依據不同咬合不正方式有不同分類,並依年齡有不同大小的治療裝置。

陳亮如主任指出,肌功能矯正裝置可訓練嘴唇肌張力,並使口腔周圍肌肉在均衡張力狀態,使得顏面顎骨及齒列在良好環境空間下發育;也可以引導原先下降的舌頭回到上顎位置,擴充上顎寬度;另外,裝置戴上後,孩童無法自在地經過嘴巴呼吸,需用鼻子呼吸,加上呼吸訓練運動的指導,可幫助小孩恢復正常鼻腔呼吸。 功能的改善配合裝置的設計,會讓牙齒自然生長到較為理想的位置,上下顏面骨生長也達到較理想的相對位置,類似早期齒列矯正的功能。

咬合不正原因並非單一

陳亮如主任提醒,齒顎咬合不正造成的原因並不是單一基因因素;包括長期鼻塞口呼吸、嘴唇肌肉及舌頭低張等也是重要因素。這類功能性異常的患者,使用功能性矯正裝置,配合呼吸訓練及肌肉訓練,可使得孩童顏面顱骨及咬合發育過程,有改善的良好環境,幫助其正常發育成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3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護心有方法,別以認為「累喘腫」只是正常老化現象!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三高或心血管疾病民眾,若發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擔憂疫情而害怕就醫,才能增加復原時間。呼籲國人應將護心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可善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今年五月時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持續兩個月的三級警戒期間,推行居家上班、停課不停學等防疫措施,會議、課程多仰賴視訊進行,反導致用眼過度引發的視力危機。知名連鎖眼科院長黃宇軒指出,近來學童眼科求診需求大增,跟疫情期間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戶外活動減少、未及時回診延誤病情有關...

閱讀詳情 »

「阿伯,三、四個月沒見,您血壓怎麼那麼高?會不會頭暈?」在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洪啟盛醫師的門診中,一位年約八十歲的高血壓年長病患因疫情關係已三、四個月沒回診,近來這位病患才開始回醫院看醫師,當洪啟盛醫師看到他的血壓比之前高出許多,不禁擔心他的健康狀況是否持續惡化。最近,洪啟盛醫師發現,在疫情嚴峻的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80多歲女性,平常不抽菸,被診斷第四期肺癌,合併骨轉移,透過標靶治療穩定控制肺部腫瘤。然而一年後開始出現頭暈、智力情況下降,檢查確認是腦部發生癌轉移了。之後轉用新型標靶治療,後續服藥將近一年,成功讓腦部腫瘤縮小、智力情況也趨穩定。肺癌發現多晚期 20-30%患者可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