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總不理人恐是發展異常警訊

幼兒總不理人恐是發展異常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有一名3歲半的小華,剛進幼稚園小班1個月,總是自己一個人玩車輪子,不參與其他活動。當老師和同學接近想要找他說話時,就低頭不理會。不論是上課或休息時間,小華常坐不到1、2分鐘就起來走動,甚至跑出教室,沿著校園裡小池塘跑。在老師多次建議之下,媽媽帶著小華來到兒童精神科門診。醫師發現,小華社會情緒發展的確有狀況,難理解他人感受、與人互動困難,也幾乎沒有注意到其他人在做什麼,自己還有儀式化行為及特別的玩遊戲方式。

是個性還是發展異常警訊?

收治這名小華的成大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紀美宏醫師表示,當孩子的生長曲線落後,或該講話卻不太會說話時,一般均可輕易察覺不對勁。然而,當孩子1歲半開始牙牙學語了仍不搭理人、不模仿大人動作,3歲已能聽懂大人指令卻總是聽而不聞,5歲了依然難以安靜坐著、動個不停、情緒爆衝等等,一般家長多會認為是個性使然,或是小孩沒教好,卻很少認為是發展異常的警訊。

團體心理治療學習互動溝

在紀美宏醫師建議下,小華的媽媽帶著小華參加由心理師帶領的團體心理治療,學著怎麼和小華互動溝通、玩遊戲、建立生活常規。半年過後,雖然小華還是比較「慢熟」,但已可以跟上同學步調,自己吃飯、收拾東西、一起玩軌道車子,有時回家還會主動找媽媽一起看故事書、跟媽媽講學校發生的事情,甚至在母親節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各年齡的行為重點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溝通及與人溝通的方式各有不同,紀美宏醫師指出,依年齡來分的行為重點可供參考:

1歲前後:已有分辨、對照顧者及陌生人做出親疏反應的能力,能享受與人之間的情緒交流,有模仿行為,也有主動引起他人注意及表達需求的非口語溝通能力。

3歲左右:已能察覺旁人的部分情緒及手勢動作並做出回應、對參與他人活動有興趣,遊戲內容是有想像性、互動性及扮演成分的,如扮家家酒,並能理解且遵守簡單的團體規則,也可以透過安撫、轉移注意力來調節情緒。

6歲前後:可以自在參與同儕活動,合作、分享並配合團體規範,運用口語及非口語的溝通能力處理問題及調節情緒,並能清楚表達需求。

因此,若幼兒成長過程中未出現該年齡層應有的社會情緒行為表現,應儘早接受專業人員之評估,以及早釐清原因和接受應有之療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3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寶寶健康平安長大,這是每個媽媽最大的心願;不過,一項研究發現,特定的高危險妊娠因素和低出生體重,使得新生兒住院醫療費用有上升的情形,孕婦應該多加注意。這項名為「高危險妊娠因素與出生體重對新生兒住院醫療費用的影響」研究結果刊登於最新一期台灣醫誌期刊。主要作者為戴德森醫療財團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新北市雙溪區一對母女遭台灣革蜱叮咬,這是台灣自2011年花蓮首例之後第2例,極為罕見!疾管局呼籲,民眾出戶外旅遊、耕作或活動,應避免到草叢雜生、環境衛生欠佳處及接觸動物,並穿戴長袖衣褲、使用蚊蟲忌避劑,以免被蚊蟲叮咬染病上身。(圖片來源/疾病管制局)該名29歲婦人和她的女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護理人員工作辛苦,以致各大醫療院所的護理師都做不久;根據審計部調查發現,96至99年度國內65家公立醫院護理人員短缺率超過5%,而在去年3月初調查,護理人員平均缺額率為7.2%。位於花蓮的門諾醫院,今年護理人員缺額率竟高達22%,該院為招募護理師,特別請到知名藝人蕭敬騰擔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國健局有提供四十五歲至六十九歲婦女免費乳房攝影,但是如果覺得乳房有異狀,可別等到四十五歲才去做檢查,以免若是真有乳癌,反而延誤治療時機!臨床上,就有一名四十三歲女子,兩年前發現右乳外側有硬塊,但卻想等到四十五歲時再去檢查,結果硬塊越來越大,趕緊到署立台北醫院檢查,竟發現已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