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性關節炎別忽略「免疫達標」!

認真抗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模範病友,一定知道達標治療,但臨床症狀達標只是第一步,更進一步、卻常被忽略的,是尋求體內免疫系統維持穩定的「免疫達標」。

類風濕性關節炎別忽略「免疫達標」!

由於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及免疫失調狀況,除了造成關節不可逆的破壞,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引發關節病變之外的併發症,像是心血管疾病、乾燥症等,「中山附醫的研究還發現,未來失智症機率也比較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魏正宗主任強調,臨床症狀及抽血檢測發炎指標都應達標,才能避免上述共病發生。

臨床症狀達標,是指病人的腫痛關節數目不超過1個;免疫達標則是抽血檢測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血中C反應蛋白(CRP)等指標都要達到正常範圍。是否「達標」——即達到低疾病活動度、疾病緩解目標,可透過DAS28計算公式來評估,魏正宗醫師認為病友至少每3個月要算一次DAS28值並配合定期抽血檢查,可上網搜尋計算程式或下載手機APP;他也建議善用健保署規畫的「健康存摺」,可查詢個人就醫資料、檢驗結果,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兼具醫師及病友雙重身分的魏正宗認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慢性病患者更要學習如何與疾病和平共存。但臨床上總是有因為「擔心副作用、自覺症狀改善、怕麻煩」等各種理由而自動減藥、停藥的病人,「病人不遵從醫囑服藥,是風濕科醫師都會遇到的頭痛問題。」魏正宗強調,風濕免疫疾病的藥物治療愈來愈進步,大部分的患者使用第一線免疫調節劑就能達到不錯的療效;必要時還有第二線的免疫標靶治療——如生物製劑、小分子口服藥,相較於傳統的免疫製劑,副作用更少,療效也更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別忽略「免疫達標」!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魏正宗主任。

魏正宗表示:「藥物選擇愈多,愈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例如生物製劑在台灣使用十年後,小分子口服藥通過健保給付,讓患者有了「免打針」的方便新選擇。

中山附醫是台灣風濕免疫疾病新藥試驗經驗最豐富的團隊之一,目前就有5個類風濕性關炎新藥試驗在進行中。見證免疫標靶治療的蓬勃發展,魏正宗鼓勵患者留意新藥發展,勇於接受治療,「尤其是對現有治療不滿意,或受限於健保制度無法通過生物製劑、小分子口服藥的給付申請,不妨尋找參與新藥試驗的機會。」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635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由台北榮民總醫院、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1精準醫學學術研討會」,10月23日上午於台北榮總舉行,前副總統陳建仁應邀致詞時表示,精準醫學已成為21世紀健康照護的重心,健康促進與早期疾病預防,遠勝於末期疾病治療與殘障復健。 健康意識高的民眾將積極參與建置個人健康數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生活許多壓力來自四面八方,而伴侶關係在高壓情境下也倍受考驗,容易因焦躁不安、能量低迷而互相責怪、摩擦頻頻。即使平時清楚「亂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再這樣愛亂爆氣,沒有人受得了」,遇到特定的壓力刺激,還是很容易情緒激動,甚至大失控。小茜生氣時常會說些刺人及威脅的話,甚至歇斯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若家中長輩出現動作緩慢、走路小碎步、身體靜止時出現顫抖、臉部表情僵硬等動作症狀,可能需留意是否患有巴金森氏症!台中榮總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郭怡真主任表示,巴金森氏症分為典型、非典型及次發性巴金森氏症,這三大類皆因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因此,早期診斷病因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在台灣,約3至4人中就有一人過敏,且成人也不少見。32歲的陳先生飽受過敏困擾,從鼻水直流進展到鼻塞,不僅難以呼吸,更進一步影響睡眠,導致白天精神不濟。陳先生到耳鼻喉科求診,便直接要求使用舌下減敏療法,治療至今約五個月,反應良好,過敏症狀也漸漸改善。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