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高黏滯血症有哪些早期“信號”

  高黏滯血症引起的人體不適不是很明顯,加上在以往健康體檢的項目中沒有“血流變”的常規化驗,所以常被忽視。其實,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狀的,個人也可以感覺出來。一般來說,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種症狀,就說明體內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較高了,就應進行必要的檢查治療。

 

  晨起頭暈,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後即感到頭腦暈乎乎的,沒有睡醒後大腦清醒、思維流暢的感覺。吃過早飯後,大腦逐漸變得清醒。到了晚飯後​​,精神狀態最好。

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午飯後犯困

  正常人午飯後也會有困倦感覺,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飯後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如果睡上一會兒,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這是因為午飯後,血黏度高的人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出現的典型症狀。

 

  蹲著幹活時氣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困難,有些人根本不能蹲著幹活,或者蹲著幹活時胸悶氣短。這是因為人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憋氣等。

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現陣發性視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有暫時性視力模糊的情況。這是因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致陣發性視力模糊。

 

  哪些因素會導致血黏度增高

  吸煙、飲酒、憂慮、興奮、驚恐等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劇烈運動、高血糖、高血脂也會增加血液的黏度。一般來說,人在早晨時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時達到最高峰,下午開始下降,午夜至凌晨3時之間最低;外界溫度過高時人體會大量出汗、發燒時人體水分丟失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時尿量的增加也會使其增高。

 

  血液黏度在人的生理週期內也會有變化,新生兒血液黏度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成年後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經期血液黏度增高。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很好地改善血液的黏度,建議晨起後空腹飲一杯溫開水,並要戒煙、戒酒,飲食要清淡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公司、餐廳放無薪假,甚至關門歇業,許多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更是暗自叫苦,擔心找不到工作,不過,藥廠「臨床試驗專員」空缺卻不少,但需有藥理、化學等相關領域,且個性細心、耐操,才能協助新藥研發,當然能夠被錄取的話,平均薪水要比一般行業還高。 食藥署指出,根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任何1個小傷口都不能輕忽,小心蜂窩性組織炎導致死亡!免疫力低下或皮膚傷口沒有處理好時,細菌就有很大的機會闖入身體,引發局部感染,如果沒有處理好,最嚴重可能引發敗血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醫師提醒,慢性病免疫力低下族群,一定要特別注意傷口狀況,如果有任何異常都該儘速就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國大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COVID-19)突變情況嚴重,至少出現30種病毒株,而最毒病毒株的病毒量則高出最溫和病毒株的270倍,大幅改變致病性。 浙江大學研究團隊一項最新研究分析11個病人來源的病毒分離物的功能特徵,結果顯示,每個病毒株都至少出現1個突變,病毒分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受訓期間的年輕兒科醫生和婦科醫生,最早學到的技巧之一,就是評估新生兒出生後頭幾分鐘的生理狀況。當我還是個新手小兒科醫生時,這是我最喜歡、也最珍惜的工作—迎接這個未曾謀面、出生時渾身通紅、尖聲哭喊、名副其實是乳臭未乾的新新人類,來到這個明亮、喧鬧的世界,而我是為他做檢查的第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