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高黏滯血症有哪些早期“信號”

  高黏滯血症引起的人體不適不是很明顯,加上在以往健康體檢的項目中沒有“血流變”的常規化驗,所以常被忽視。其實,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狀的,個人也可以感覺出來。一般來說,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種症狀,就說明體內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較高了,就應進行必要的檢查治療。

 

  晨起頭暈,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後即感到頭腦暈乎乎的,沒有睡醒後大腦清醒、思維流暢的感覺。吃過早飯後,大腦逐漸變得清醒。到了晚飯後​​,精神狀態最好。

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午飯後犯困

  正常人午飯後也會有困倦感覺,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飯後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如果睡上一會兒,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這是因為午飯後,血黏度高的人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出現的典型症狀。

 

  蹲著幹活時氣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困難,有些人根本不能蹲著幹活,或者蹲著幹活時胸悶氣短。這是因為人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憋氣等。

4個信號說明你的血太黏了,每天只要喝這杯就可以改善了!

  現陣發性視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有暫時性視力模糊的情況。這是因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致陣發性視力模糊。

 

  哪些因素會導致血黏度增高

  吸煙、飲酒、憂慮、興奮、驚恐等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劇烈運動、高血糖、高血脂也會增加血液的黏度。一般來說,人在早晨時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時達到最高峰,下午開始下降,午夜至凌晨3時之間最低;外界溫度過高時人體會大量出汗、發燒時人體水分丟失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時尿量的增加也會使其增高。

 

  血液黏度在人的生理週期內也會有變化,新生兒血液黏度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成年後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經期血液黏度增高。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很好地改善血液的黏度,建議晨起後空腹飲一杯溫開水,並要戒煙、戒酒,飲食要清淡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一名求助專線的陳爸爸焦慮地說,患有妄想症的兒子原本在協助下可以穩定回診,但疫情期間,兒子妄想狀態越來越嚴重,懷疑家人在監視他,拿著刀子整個人縮在房間的角落,感覺很緊張、害怕。帶兒子就醫,因病床不足,醫師簡單施以針劑治療後,就讓他們回家。社區衛生所提供的社區諮商服務也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27歲工程師男子,一個月內曾施打BNT疫苗,因支援產線作業必須久站,某天傍晚下班後,下肢出現密密麻麻的紅色出血點,趕緊上網搜尋,害怕是打疫苗造成血栓、血小板低下等症狀,前往急診驗血後數值卻一切正常,不知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王銘崇醫師表示,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常聽到家中長輩說:「骨頭不好代表你老了!」真的是這樣嗎?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為15%,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老人更有70%以上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患者佔大數,年紀有陸續下降趨勢。知名預防醫學診所陳炯瑜醫師,陳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年約30歲科技業男性,自小即為過敏體質,每當運動完流汗皮膚總會紅、腫、養難耐,一直以為是汗疹,直到國中時期發現每到季節變換,或接觸到灰塵、塵螨時症狀都會加重,才確診輕度異位性皮膚炎。而在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之下,又陸續出現胃痙攣、額頭皮膚變薄等惱人副作用,使他曾經自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