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馬桶都是血」是痔?是癌?搞清楚

「馬桶都是血」是痔?是癌?搞清楚

「馬桶都是血」,一名職業婦女慌張跑出洗手間,這次她嚇壞了,趕緊就醫。上大號流血的老問題,已困擾她超過三年,儘管醫師叮嚀務必檢查,但她總以忙碌為由推辭;這次出血讓她以為罹患大腸癌,終於乖乖就診,幸好只是單純痔瘡。國民健康局統計,大腸癌是台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症狀就是糞便潛血。

同樣都是出血,大腸癌是腫瘤,痔瘡則是靜脈出血。

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說,單從出血很難判斷到底是大腸癌或痔瘡。

大腸癌早期幾無症狀,糞便潛血也不明顯,腹痛時通常為時已晚。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朱光恩說,由於腫瘤壓迫,大腸癌患者會有不斷想上大號的感覺,且體重明顯減輕,痔瘡不會有這些症狀。不少人以鮮血顏色作為判斷依據,事實上無論血液是鮮紅或暗紅,都可能罹患大腸癌。

朱光恩說,腫瘤在大腸深處,血液代謝後再流出就是暗紅色,如靠近直腸,則呈現鮮紅色,單從外觀很難判斷。

確診困難度更說明糞便潛血與大腸鏡診斷的重要性。沈明宏說,糞便潛血的大腸癌確診率最高可達四成,大腸鏡檢查更高達九成五。儘管確診率高,民眾還是嫌麻煩。沈明宏說,臨床觀察發現,從未篩檢過的病患到醫院就診時,有兩成五已是大腸癌末期,「糞便篩檢不是要採集全部糞便,只需用勺子刮一刮即可;大腸鏡檢查也不超過二十分鐘,民眾真的應加強篩檢觀念」。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也說,每天門診都可看到大腸息肉患者,如果民眾害怕大腸鏡,其實也可選擇全身麻醉的無痛大腸鏡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飲食西化是大腸癌人數激增主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高油低纖食物會延長膽汁在腸胃道的消化時間,時間久就會演變成致癌物二級膽酸。蘇秀悅說,每日脂肪攝取量最好不超過六十五公克,並以魚肉、雞肉取代牛肉、豬肉。如果是速食族,一個漢堡約有二十五公克脂肪,再配一包薯條、一杯可樂,很容易就超過建議量,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連環屁放不停竟罹大腸癌

 

許多人常認為,放屁次數多表示腸道健康。不過,腸胃科醫師劉輝雄最近收治兩名乙狀結腸癌患者,症狀都是出現「連環屁」。他提醒,如果放屁頻率突然增加,且味道較臭,就應提高警覺。

 

 

但並非異常放屁,就一定和大腸癌有直接關連性。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廖朝聖表示,屁多屬於消化不良症狀,臨床顯示,便血才是大腸癌的主要症狀。

 

 

一名50多歲的婦女,最近一年來經常腹漲、腹痛,她以為只是腸胃毛病自行服用成藥,但症狀並未改善。最近半年來,她經常不自主地出現「連環屁」,且排氣時有臭味,不但自己尷尬,全家人也經常閃得遠遠的,連孫子都不讓她抱。

 

 

後來她就醫檢查,透過「NBI(窄頻影像)放大無痛腸胃鏡」進行腸道檢測,才發現半年來的連環屁,竟然是大腸癌引起。大腸鏡篩檢發現,她的乙狀結腸癌長出一顆大約3公分的惡性腫瘤。

 

 

另一名70歲的老先生,也因為連續放屁,且上完廁所後仍有急便感,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結果也在直腸及乙狀結腸等部位,各自發現了2公分及3公分大小的腫瘤。

 

 

醫師:長期不斷放屁消化不正常

 

 

劉輝雄分析,放屁是體內腸道蠕動消化的自然反應,正常人的腸道常有100至200cc氣體存在,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都會放屁。但如果長期且持續不間斷的放屁,則是不正常的消化現象,應盡速就醫檢查。

 

 

劉輝雄警告,愛吃肉類、尤其是愛吃紅肉的人,應該盡量少吃肉。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不易消化,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較長,長期下來可能改變腸道的病菌種類,當致癌病菌與腸道黏膜不斷摩擦,就容易誘發大腸癌。

 

 

這兩名連環屁的大腸癌患者都屬於晚期癌症,經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後,目前正接受後續化療。劉輝雄提醒,大腸癌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民眾如果覺得排便習慣改變,且有不停放屁等異常症狀,就應到院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相關推薦

父親節即將到來,各位爸爸們是否覺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其實是照顧孩子的時刻?根據2019年2月刊登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報》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母親照顧孩子時,父親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該研究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學者所進行,將共計超過1萬8千人的資料進行快樂、幸福感、憂鬱症狀、心理滿足感和壓力的情緒分析...

閱讀詳情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執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106年針對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腳踏車等6大交通方式,以環保署測站濃度為基準,結果發現,大家以為空氣品質應該最好的捷運,竟然位居PM2.5濃度暴露之首。 研究團隊發現,捷運為PM2.5汙染冠軍,夏...

閱讀詳情 »

為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哺育,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8月1日至8月7日訂為國際母乳周,今年宣導主題為「增能家長,啟動哺乳」,強調伴侶、家人、職場與社會的支持都能改善與營造促進母乳哺育的環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響應,將在8月5日於台北車站大廳舉辦「哺乳媽咪創意時尚秀」,邀請哺乳媽媽及...

閱讀詳情 »

大家都知道在睡覺前洗個溫水澡可以改善睡眠,但什麼時候才是黃金時間呢?最近1項新的研究給出答案,研究刊登在《睡眠醫學評論雜誌》(Sleep Medicine Reviews)。 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保持臥室涼爽、在睡覺前避免飲酒等,都是能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而睡前洗澡之所以也能幫助入眠,是因為溫水可以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