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天如廁15次 潰瘍性結腸炎所致

一天如廁15次 潰瘍性結腸炎所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五、六月正值考生打拼時期,若是此時出現腹痛、腹瀉等腸胃問題,那可真是傷腦筋。今年22歲的王姓大學生就曾在考前持續性腹痛、血便,一天進出廁所高達十五次,甚至一週就請了四天假,學業大受影響,花費二年的時間才找到正確醫師,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惹禍。所幸在經過飲食調理及藥物治療後,終於脫離馬桶人生。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邱正堂醫師表示,近來考生因緊張、壓力大,導致腹痛、腹瀉的情況劇增!就腸胃科門診而言,就比平時高出3成左右。不少患者起初都誤以為是大腸急躁症、腸胃炎或是痔瘡,進一步診斷後才發現是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是一種腸道慢性且反覆性發炎的疾病。邱正堂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盛行率在台灣約十萬分之8.5,克隆氏症則為十萬分之2.1,雖然和西方國家相比低了許多,但其增加速度卻十分快速。從健保資料統計不難發現,民國87年至99年間罹患IBD的個案數,明顯增加了將近11倍。

台大醫院內科部凃佳宏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年齡為20-40歲,且患者多以考生及上班族為主,其致病成因至今仍不清楚,但普遍認為與基因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的改變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一旦罹病就無法治癒,只能藉由藥物和飲食控制不發病。提醒民眾,若持續腹瀉、腹痛持續長達一個月,且合併有發燒、血便、疲倦、體重減輕時,就應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84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1年多,許多研究機構都很關心,確診者是否有永久性影響,義大利1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疑似讓男性精蟲數降低,情況嚴重恐「無精」,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為研究樣本不足。 今(15)日指揮中心記者會,媒體提問,義大利研究發現,43名確診新冠男性康復1個月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田柏升綜合報導】平常上班看電腦,回家追劇滑手機,44歲的林先生是標準的低頭族,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減少外出,在家使用3C時間更拉長,兩週前隱約感到上背痛,後來更是延伸到手臂疼痛發麻,特別是頭往後仰時,彷彿有電流從手臂流過。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恐痠、麻、上肢無力林先生自行服用止痛藥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近年來,民眾因吸食笑氣導致危險事件時有所聞,笑氣雖非管制毒品,但仍具有成癮性,對身體及心理危害甚劇,嚴重者甚至有猝死之可能。呼籲民眾切勿因好奇或一時興起而吸食笑氣,並若有毒品相關問題可洽詢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 (請請您-幫幫我)。笑氣為一氧化氮 吸入後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高人一等」是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深切期盼,因此在接近青春期時,許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的小孩開始發育了嗎?」、「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有沒甚麼加強的辦法?」。醫師根據多年門診的經驗提出一些看法。變聲、初經來潮 已是青春期後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