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三分鐘了解益生菌 腸道健康不生病!

三分鐘了解益生菌 腸道健康不生病!

文:Chad|圖:Chad


益生菌,是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名詞
從小時候的養樂多,到現在玲瑯滿目的優酪乳、粉狀益生菌產品
無非都是想提供給消費者一個腸道保健的選擇
加上各種益菌的發現與效果實驗證實,讓相關產品成為架上的長紅產品
但是,益生菌到底是什麼?功效是真的嗎?又該怎麼挑選呢?

 

腸道的保衛兵

並不是所有對於身體有益的菌都叫益生菌

事實上要通過嚴謹的研究與多種實驗,證實該菌株能夠耐受消化液、定殖人體腸道、拮抗壞菌並且安全
才能稱為益生菌,因此益生菌確實是有效的,但每種菌的功能不一
若想要有特別功效,可能需要個別去查詢不同種益生菌的效果
但是人體組成複雜,又益生菌是口服經過層層關卡才到腸道
因此變數也很多,每個人的體質和狀況可能都會影響到益生菌的效果

 

A菌B菌OO菌到底是什麼!?

自從優酪乳大賣之後,益生菌的相關研究便盛行起來
許多不同種的菌類也被發現,並挖掘出潛在的保健效果與功能
因為這些益生菌的名稱大多冗長又不易理解,因此商品上常以簡稱代之
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益生菌讓大家更了解自己所吃的菌種:

  1. 嗜酸乳桿菌(L. acidophilus):俗稱A菌,最早被商業應用的乳酸菌,能降低膽固醇、免疫調節及降低念珠菌屬陰道炎的感染
  2. 比菲德氏菌(B. lactis):俗稱B菌,熱門研究菌種,已超過百篇研究被發表,能減少有害菌的繁殖、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改善便秘及調節腸道生理機能
  3. 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廣泛用於發酵乳製品,包括優酪乳和乳酪,對胃酸及膽鹽的耐受性強。可幫助乳糖的消化、增強腸道屏障
  4. 雷曼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首批被證實能夠在人體腸道存活並定殖的益生菌之一,能促進益菌生長、降低對乳品或食物的過敏、治療不明原因或急性腹瀉功能

這樣以後如果看到產品包裝上寫者AB菌或是比菲德氏菌應該就能大概了解此產品的功能了!

 

喝的、吞的、吃的、泡的該怎麼選?

益生菌若要發揮功能,有三個要點必須達成

  1. 必須是活的到達腸道,否則再多也沒有用
  2. 數量不多不少剛剛好,建議量 20 – 110 億株,太少沒有效果,太多反而互相競爭造成無用
  3. 成功定殖於腸道,並擁有好的環境和養分持續作用

在形式方面,通常會建議服用粉狀的
錠狀的在製造過程中不需經過高溫,容易殺死當中的益菌並使得菌數下降
即飲的優酪乳等也通常加了過量的糖增加適口性,除了影響效果更增加熱量的攝取
而粉狀的方便攜帶,但也要注意沖泡的時候水溫不要超過 40 度,否則會殺死當中的益生菌

不光是益生菌,也要提供益生菌所需的養分:寡醣,才能讓益生菌活下去
寡醣不是我們常吃的糖,不會被人體消化,因此吃了也不會增加熱量攝取
但是這些卻是益生菌的食物、能量來源,適量與益生菌一起服用能增加益生菌的定殖存活機會

 

益生菌 NG 吃法要注意

選對了益生菌產品也要注意服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才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浪費錢卻沒有補到身體喔!

  1. 高溫沖泡益生菌:益生菌不耐高溫,別把它當沖泡飲品喝,這樣只有一堆益生菌的屍體喔
  2. 搭著其他飲料喝:別摻在咖啡、牛奶、果汁、汽水等飲料當中,否則益生菌會失去活性
  3. 一天服用多劑量:就像一次喝太多養樂多會反胃,益生菌適量即可,多食無益!
  4. 不吃蔬果只喝菌:益生菌只是協助腸道功能,主要還是要靠平時的健康飲食與作息才有效!
  5. 體質偏寒仍多吃:益生菌較為寒涼,若是體質本來就比較怕冷,可以以較溫的水沖泡飲用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iHealth 愛健康》官方網站;《iHealth 愛健康》官方粉絲團】

相關推薦

肝纖維化雖然不是一種疾病,卻是肝臟健康的重要參考指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必避免肝硬化,甚至是肝臟惡性病變,如肝癌。早期肝纖維化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症狀有全身疲勞無力,伴有嘔吐、噁心、食慾下降、慢性消化不良等,還可以觀察是否出現牙齦出血、蜘蛛痣、紫斑出血等情形。 肝纖維化飲食原則需注意哪些? 維生素...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新增2名境外移入個案,分別是從美國返台的20多歲女性(案450)及中東地區阿曼返國的50多歲男性(案451),讓國內確診病例來到451例。其中359例為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而確診個案中有7人死亡,438位...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最賺錢醫院名單出爐!健保署上網公布2018年醫療院所財報,前5名以林口長庚賺逾78億元居冠,其次為高雄長庚賺59億元、台大醫院24億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1億元以及台北榮總19億元;國內有賺錢醫院,也有賠錢的醫院,最賠錢醫院...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網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主張「病者≠罪人」,國內民間團體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修正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要求愛滋除罪化,正式跨過5千人附議門檻,正式成案,主管機關必須回應。疾管署今(10)日則初步回應,愛滋病毒感染目前仍屬無法治癒的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