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西醫整合抗癌 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中西醫整合抗癌 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病患對化學治療並不了解,常年以來,聞癌色變。甚至有不少患者一聽聞醫師告知癌症該進行化學治療時,旋即退縮,轉而尋求中醫或其他輔助療法、偏方等。究竟中醫在癌症治療的角色為何?醫界多半持保守態度,最大阻礙在於中西醫缺乏有效溝通。

中西整合 讓癌友妥善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簡采汝除服務於腫瘤科,為患者進行化學治療外,因兼具中醫學博士及中醫執照,因此常遇到尋求中西整合治療的癌症患者,或是中醫同道轉介而來的案例。

該院區有一個案,之前於其他醫院診斷肺癌後,因畏懼化療而轉向中醫診治,經中醫師調理開導後,勸服病患回到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門診接受標靶治療,初始病患很排斥西醫,但在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西整合科的治療下,已同步使用標靶藥物及中醫照護一年,目前控制良好,電腦斷層追蹤主腫瘤也有變小的趨勢。

化療同步中醫治療 更完整療效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與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許中華教授合作的中醫方劑,應用於大腸癌患者癌症相關副作用的調理已有成效,並發表於多家國際期刊,證實即使是從現代藥理,分子機轉不同角度而言,中醫藥在癌症照護上有其正面意義。

近年來的學術發表及臨床觀察中發現,病患在接受標準的化放療同時,同步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者,常可見發生化療相關副作用,如口腔黏膜炎、手足口症候群(hand-foot syndrome)腹瀉及嘔吐的比例較低,白血球低下的程度較輕微,或整體體能較佳,使得患者較能平順地完成化學治療的療程。

中西醫不分流 開辦「中西整合門診」 

簡言之,西醫的化療是針對分子機轉,以攻擊方式殺細胞,中醫輔助卻以全人醫療的概念,維持強化病人固有的免疫。關鍵在於,藥物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不論中藥或西藥的使用,均應在合格醫師監控下,且最好中西醫能有適當交流或病歷記載,如此方能避免不必要的交互作用,若能於中西整合門診下諮詢,當然是較有保障的,這也是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開辦中西整合門診之立意所在。

將中西醫合併 簡采汝醫師發揚光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主治醫師簡采汝以西醫血液腫瘤專科醫師且具傳統醫學博士之姿,今年亦獲邀多場國際會議至歐美,分享中醫藥應用於癌症照護的心得。希望將正確的中西整合概念帶進癌症照護及主流醫學中,促進中西醫的對話,並提供民眾一無憂之中西同診就醫環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9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年輕人體重莫名狂掉,當心「癌」來敲門!一名28歲在連鎖3C賣場工作的男子,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突然出現吃不下、肚子悶痛等症狀,且在短短二個月內,體重一口氣掉了10公斤,平常獨居、外食的他,回家時的模樣嚇壞家人,急忙帶往就醫,檢查竟已是大腸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多顆轉移到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別以為肥胖才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很多人覺得胖子才會打鼾,其實,瘦子也有可能會打鼾,而且也會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會因為慢性鼻炎,以及胃食道逆流,導致這三種病況互相影響,進而導致惡性循環。 慢性鼻炎 也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劉文德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飲食精緻化的結果,常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水喝太少、不愛運動,便秘因而成為現代人常見的煩惱。一名27歲年輕女性工作壓力大,長期飽受頭痛、睡不安穩、月經紊亂困擾,就醫檢查發現種種問題原來都是長期便秘導致的,醫師以中藥調理,並教患者足三里穴穴道按摩後,糞便次數、質地都有明顯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孩童因為生病需要住院,不只承受治療的痛楚、恐懼,也無法正常學習。台灣三星電子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在兒童病房陽光室打造「智慧教室 in Hospital」,已開始正式啟用,病童透過數位互動、數位遊戲方式學習,不只可以獲得衛教知識,也可以多了解檢查程序,對檢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