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不可不知的九大蔬菜迷思,可別吃錯反而傷害健康

你不可不知的九大蔬菜迷思,可別吃錯反而傷害健康

蔬菜每個人都吃,但大多數人卻忽略了蔬菜的營養價值,如蔬菜存放太久,做好的菜不馬上吃等等,這些習慣都會讓蔬菜的營養大大流失。以下9個誤區,你佔了幾個?


一、久存蔬菜

上班族通常喜歡一周做一次大採購,把採購回來的蔬菜存在家裡慢慢吃,這樣雖然節省時間、方便,但是要知道,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狀況下(20℃)每放置一天,維生素C損失高達84%。因此,應該盡量減少蔬菜的儲藏時間。如果儲藏也應該選擇乾燥、通風、避光的地方。


二、丟掉含維生素最多的部分

人們的一些習慣性蔬菜加工方式也影響蔬菜中營養素的含量。例如,有人為了吃豆芽的芽而將豆瓣丟掉,實際上豆瓣的維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再比如,做餃子餡的時候把菜汁擠掉,維生素也會損失70%以上。正確的方法是,切好菜後用油拌好,再加鹽和調料,這樣油包菜的方法,餃子餡就沒那麼多湯了。


三、小火炒菜

維生素C、B1都怕熱。因此炒菜避免用小火悶,應該用旺火炒。再有,加少許醋,也有利於維生素保存。

還有些蔬菜更適於涼拌來吃,比如黃瓜、番茄等等。


四、菜做好了不馬上吃

很多人喜歡做好了飯菜後放在鍋裡溫著或者放在保溫桶裡面,等上一段時間再吃。這樣也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物質,試想,辛辛苦苦做好的飯菜,因為沒有立刻吃而使飯菜變得毫無營養,該多可惜啊。


五、吃菜不喝湯

炒菜時,蔬菜中大量的營養物質都溶解在菜湯裡了,不喝多可惜。


六、先切菜後洗菜

食堂的大師傅經常為了省事兒,先切菜再放在一起沖洗一下。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這樣做也會令大量的維生素白白流到了水中。


七、偏愛吃炒菜

很多減肥的人相信肉菜一起炒可以降低脂肪的攝入,其實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


八、吃素不吃葷

時下素食者越來越多,儘管有利於防止動脈硬化,但是一味吃素也不對:一是人每天必須要從肉裡攝入一定量膽固醇,適量的膽固醇還有利於防癌。二是單純吃素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容易引起消化道腫瘤。三是維生素B2攝入不足。四是由於蔬菜中普遍缺乏鋅,因此,素食者也容易嚴重缺鋅。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搭配著吃。既可以取得素食的效果,也可以避免素食對身體的損害。


九、生吃蔬菜不洗乾淨

現在蔬菜污染越來越嚴重,有各種農藥和寄生細菌的殘留,因此生吃蔬菜最好洗乾淨、去皮。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面臨病苦考驗,更見夫妻情深!ㄧ名擔任警察的46歲葉先生,在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後仍堅守人民保姆崗位,直到近日身體開始出現頭暈、嘔吐、抽筋等症狀,到醫院檢查才得知腎臟已失去功能,需趕緊洗腎才能保命,妻子不忍丈夫受病痛折磨,因而捐出一顆腎臟救夫,讓先生重拾健康,繼續維護治安。妻...

閱讀詳情 »

益生菌向來予人「健腸又護腦」的印象,但最近國外研究發現,長期服用益生菌,可能引發「D-乳酸中毒」,出現大腦思考混亂、注意力不集中和脹氣等症狀。究竟什麼是「D-乳酸中毒」呢?人們該不該繼續服用益生菌呢?快看營養師怎麼說! 常吃益生菌可能D-乳酸中毒!?美國研究引發熱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說明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家庭是甜蜜的負擔,在承擔撐起家庭經濟,以及照顧家人時,都會感到有壓力,這時,可得要找到方法放鬆,以免這些壓力悄悄在身體、心理蔓延,恐造成身心受傷!長期承受壓力 恐出現情緒及身心問題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朱怡蓁指出,壓力是指超出目前能力可負荷的外界刺激,長期下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根據統計,全台已有超過200萬糖尿病患者,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因為老化,導致胰臟慢慢退化而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儼然成為危害國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其實不只是台灣,世界各國都正面臨困難的血糖控制挑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醫師許惠春表示,對於糖尿病治療,各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