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擔心服用益生菌易中毒?不靠益生菌,保健腸道吃這2種食物更安心

擔心服用益生菌易中毒?不靠益生菌,保健腸道吃這2種食物更安心

益生菌向來予人「健腸又護腦」的印象,但最近國外研究發現,長期服用益生菌,可能引發「D-乳酸中毒」,出現大腦思考混亂、注意力不集中和脹氣等症狀。究竟什麼是「D-乳酸中毒」呢?人們該不該繼續服用益生菌呢?快看營養師怎麼說!

擔心服用益生菌易中毒?不靠益生菌,保健腸道吃這2種食物更安心

常吃益生菌可能D-乳酸中毒!?美國研究引發熱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說明益生菌(Probiotic)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充足的數量時,對人體可產生一種或多種經過論證的功能性健康益處。而在台灣,目前有許多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核,通過健康食品標章認證的益生菌產品,大多主張人體的消化道內存在著數百種細菌,適度補充益生菌產品可以增加腸道益生菌,幫助腸道維持穩定的正常菌相生態,進而避免便祕、下痢等消化道不適。

不過,近日美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大學(Augusta University)研究發現長期服用益生菌,可能引發D-乳酸中毒(D-lactic acidosis),暫時性地讓大腦思考不清楚、注意力也無法集中。此研究一發表,引發長期有服用益生菌習慣的民眾恐慌,並且讓「補充益生菌是否有必要」的議題再度備受討論。

擔心服用益生菌易中毒?不靠益生菌,保健腸道吃這2種食物更安心

WHO曾說明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充足的數量時,對人體可產生一種或多種經過論證的功能性健康益處。

「D-乳酸中毒」可能原因不只一種

想要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先來瞭解什麼是「D-乳酸中毒是」吧!在臨床,D乳酸中毒是一種不常見但很容易被忽略的代謝性酸中毒,尤偉銘營養師表示,一般來說,健康的腸道代謝不容易發生D-乳酸濃度增加,大多數發生於小腸切除導致吸收不良的時候。小腸切除後造成醣類代謝過程對於容易發酵的醣類吸收不良,大量的醣類進入大腸而發酵成D-乳酸,就容易導致D-乳酸中毒。

擔心服用益生菌易中毒?不靠益生菌,保健腸道吃這2種食物更安心

保健腸道不一定要靠益生菌產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也能辦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D-乳酸中毒的原因,除了可能是益生菌吃太久,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建議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再正確歸因。而根據2010年一篇由腎臟科醫師張佑銘和楊垂勳發表於《內科學誌》的研究,內容就提到下列6種情況也可能導致體內D-乳酸濃度增加:

  1. 產生D-乳酸之腸道菌存在。

  2. 將D-乳酸轉化成短鏈脂肪酸的正常腸道菌減少,例如:大腸桿菌。

  3. 某些抗生素(如: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或益生菌素(如含有乳酸菌的表飛鳴)。

  4. 腸道中的酸性環境。

  5. 腎臟功能不全。

  6. 維他命B1缺乏。

保健腸道一定要靠益生菌?其實,你可以吃這些

瞭解了D-乳酸濃度增加的原因不一定全是吃益生菌的錯後,雖然可以讓人稍微安心一點點,但也不免讓人重新思考:人人都有補充益生菌產品的必要嗎?保健腸道一定非靠益生菌不可嗎?

1.膳食纖維

根據英國一項動物實驗發現,益生菌可以降低腸道中腐生菌數量,並干擾致癌物質攻擊正常細胞的危害,而膳食纖維則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的增加,同時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和加速排出體內致癌物質,從而減少食物中致癌物與大腸接觸的機會。因此,保健腸道不見得要靠益生菌產品,日常飲食均衡、多攝取膳食纖維食物,也能讓腸道裡的好菌多多喔!

擔心服用益生菌易中毒?不靠益生菌,保健腸道吃這2種食物更安心

天然發酵的泡菜含有對健康有益的好菌,可以保健腸道。

尤偉銘營養師補充,事實上,腸道中原有的益生菌喜歡吃膳食纖維,進而產生短鏈脂肪酸,這類短鏈脂肪酸就能抑制腐生菌的生長,因此腸道益生菌越多,身體就越健康。而這些可以讓腸道中原有好菌增加的膳食纖維食物,有個特別的名字,就叫做「益菌生物質」。

目前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25至30公克的膳食纖維,民眾不妨多攝取以下常見「益菌生物質」,包括:全榖雜糧,像是糙米、五穀米、南瓜、山藥、地瓜、紅豆、綠豆、薏仁、全麥製品等;蔬果類,像是大蒜、地瓜葉、花椰菜、高麗菜、芹菜、菠菜、茄子、胡蘿蔔、牛蕃茄、金針菇、苦瓜、青蔥、甜椒、蘋果、葡萄、香蕉和鳳梨等,來幫腸道原有的好菌助陣,更有效地促進腸道菌叢平衡,防止消化道鬧脾氣吧!

2.發酵食品

除了膳食纖維食物要吃夠之外,另外,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發酵食品,例如:優酪乳、優格、乳酸菌飲品、泡菜、納豆、味噌、豆鼓、起士、紅酒、甜酒釀等,裡頭的益生菌也相當豐富,適度攝取也有保健腸道健康的效果喔!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613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年僅20多歲,大學剛畢業的男性,因情傷開始有憂鬱的情形,然而一段時間後,卻出現幻聽,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家人帶至精神科就醫,這才發現罹患了「思覺失調症」,所幸經長效針劑治療後,病況穩定許多,不再有症狀,現在已恢復正常上班和社交活動,甚至可以獨自在外生活,家人也相當放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65歲的陳先生是中小企業的老闆,繁忙的工作和瑣事讓他用盡心力,每天加班似乎成為家常便飯,下班後便接近深夜,回家還要盯著通訊軟體處理客戶的要求,要準備睡覺時翻來覆去想著白天的工作仍睡不著覺,往往入睡需一小時,夜間受到一點刺激便驚醒,但醒來後便無法再繼續入睡,常常白天精神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值此疫情期間,不少人希望能靠日常飲食來增加免疫力。也許你常聽說可吃鮭魚等海鮮,如果你不喜歡海鮮,營養師也可以提供你大量的蔬菜來提升免疫力。 營養師余朱青表示,疫情期間除了勤洗手戴好口罩之外,我們也可以吃一些天然食物,來增加免疫力。像是台灣盛產的地瓜富含維生素A,對保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人數在近三年不斷攀升,暴力所致傷痕雖看不見,疼痛卻不亞於身體不當對待,要復原正軌更是長路漫漫!家扶基金會第10年推動「428兒童保護日」,關注兒少受虐事件中的「精神不當對待」議題,揭示其中傷害最有感的「言語暴力」隱形傷痕。 言語暴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