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保健食品 ≠健康食品!你買對了嗎?保健食品,你真的搞懂了嗎?

彙整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保健食品 ≠健康食品!你買對了嗎?保健食品,你真的搞懂了嗎?

許多人對於「保健食品」與「健康食品」常常分不清楚,到底要如何判斷兩者差異,以免傷了荷包不打緊,還造成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保健食品 ≠健康食品

保健食品 ≠健康食品!你買對了嗎?保健食品,你真的搞懂了嗎?

自民國88年「健康食品管理法」上路後,健康食品已經成為法律名詞了,廠商需要向衛服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後,才可以命名為「健康食品」。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藥師說明,依照健康食品管理法定義,「健康食品」是指具有實質的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據該功效,非屬治療、矯正疾病為目的食品。

如果有比對過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的製造原料可以發現,兩者的成分或許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健康食品是經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評估試驗,即產品本身有通過科學驗證其「保健功效」,依建議攝取量最安全有效,且品質上更是嚴格把關,以確保核准的保存期限內產品有效性。

 

注意「小綠人」標示

保健食品 ≠健康食品!你買對了嗎?保健食品,你真的搞懂了嗎?

通過衛服部認證核准的保健食品,包裝上會標示「保健食品」的字樣與小綠人的標準圖像、許可證字號、保健功效敘述等相關規定項目。王春玉藥師說,核可的產品資訊,將會公布於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https://consumer.fda.gov.tw(首頁→整合查詢中心→食品→核可資料查詢→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以供民眾查詢。

食藥署也強調,健康食品本質仍然為食品,並非藥品,所以不會有治療疾病或是減肥瘦身功效,若身體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還是要遵循一般的就醫手續,勿自行購買誇大功效的療效健康食品,以免花錢又傷身。

另外保健食品部分,僅能依一般的食品販售,當作一般的食品管理,不得有廣告、標示不實、誇張、易造成誤會的醫療效能用詞,若產品涉及健康產品保健功效宣稱,會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判處。

 

保健食品需要每天吃嗎?

保健食品 ≠健康食品!你買對了嗎?保健食品,你真的搞懂了嗎?

王春玉藥師解釋,綜合以上的論述,保健食品只是一般的食品,不像健康食品有經過認證,證實有療效,因此,是否有需要每天服用需要長時間吃才知道效果。

倘若經濟能力許可,購買前請先詢問專業藥師,如本身有慢性病或是長期有在服藥者,不管是保健食品或是有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都有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需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藥小心!服用維他命的正確觀念 

保健品亂搭處方藥當心「藥」命啊!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27歲的衢州常山媳婦董冰(化名),6月14日早上被發現時,身體已沒有溫度。 當時她側臥在床上,手裡還捏著一部智能手機,眼睛還盯在手機上——手機屏幕定格在淘寶毛線類商品頁面。 董冰的丈夫汪海斌凝噎道:「她是想買合適的毛線給娃打毛衣。」 錢江晚報記者日前從常山縣公安局獲悉,經法...

閱讀詳情 »

台灣一名54歲的邱先生,有超過30年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在2014年底因為口腔潰瘍至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求診,發現罹患中期口腔癌,不幸的是,內視鏡檢查又同時發現了中期食道癌及下咽癌。經達文西機械手術輔助,已進行口腔癌、食道癌切除重建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當下只想放棄治療!」...

閱讀詳情 »

夏天吃冰最有fu了,不過吃冰也是有「撇步」,例如避免加芋圓、蜜餞等高熱量配料、飯後1小時再吃冰、每週不超過2次等等,有了這些原則,就能放心吃冰了。吃完正餐,還想吃個甜點,炎炎夏日,冰品當然是最佳選擇啦!不過吃冰也是有方法的,例如,吃飽飯後,最好間隔1小時再吃冰、每週不超過1~2次、氣喘發作時別吃冰等...

閱讀詳情 »

新鮮的香菇可以涼拌,也可以熱炒,曬乾後的香菇更是廚房必備食材,但市面充斥走私的大陸菇,不僅品質低劣,還有殘留殺菌劑的疑慮,農委會農試所提供簡單的辨識方法,大家趕快記下來,以免錯買大陸菇,花錢卻受騙。香菇可說是百變食材,任何料理只要加點香菇,馬上香氣升級、美味加分,尤其曬乾後的香菇,更是熬湯、提鮮必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