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如何克服COVID腦霧?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

COVID-19一年多以來對人類的傷害,除了呼吸系統、心臟等器官,大腦也是病毒擊的對象。如果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難以清晰地思考,那麼可能就是遇到了「腦霧」(brain fog)。《戰勝腦霧》作者Sabina Brennan為一名神經科學家,特別提供了一些如何克服腦霧現象的方法。

Sabina Brennan在書中寫道:「腦霧是導致頭腦不清晰或思維模糊的一系列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記憶力減退、詞語困難等。雖然沒有關於腦霧發生率的具體統計數據,但Brennan強調全世界約有6億人患有認知功能障礙,這是對腦霧的臨床描述。難以清晰思考已被認為是COVID的長期衰弱症狀之一,但Brennan表示即使沒有感染過冠狀病毒的人也有可能會經歷腦霧現象,若是有這些問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來“戰勝腦霧”。

大腦喜歡生活常規形式

Brennan表示,在疫情流行之前人類大約有40%的行為是習慣性的,而這對於大腦的有效運作至關重要,因為大腦依賴常規形式。大腦是一個高能量器官,會消耗掉人體大約四分之一的營養,其中被稱為「大腦思考部位」的大腦皮質層是最大的能量消耗者。為了有效地處理這種能量,大腦會不斷掃描常規形式,這樣它就可以使用更少的資源來執行自動化行為。

如何克服COVID腦霧?

恢復晨間例行公事

在疫情流行之前,每個人大部分的早晨都是屬於慣性例行公事,因此,可能直到9點進了辦公室之後,大腦才會展開起床後的第一個有壓力的意識。然而,大多數人因著疫情開始在家工作,所有的生活步調全都亂了套,行為變得非常「不穩定」,這使得大腦很難識別出一種固定模式。Brennan建議,克服腦霧的關鍵第一步是重新引入日常例行公事,例如用「假通勤」行為,像是繞街區走一圈,來代表上班和下班。

每天睡眠充足

Brennan強調,腦霧是一種潛在的健康問題或是不當生活習慣造成的結果,例如睡眠不足。事實上,充足的睡眠能夠有效對抗腦霧,讓大腦有時間清除毒素,宛如在夜晚進行大掃除。判斷是否睡眠不足的一種簡單方法是,檢查自己醒來時是否感到昏昏沉沉,如果是,這表示身體還處在「睡眠負債」的狀態。

運動

Brennan表示運動對於處理腦霧至關重要,因為運動會釋放一種稱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就像一種「大腦肥料」,能使腦細胞和連接更容易生長。

Reference

Brain fog? Why you may be struggling to think clearly — and how to beat it

相關推薦

在進行性生活的過程之中,人體荷爾蒙的釋放使我們無法感到壓力。這個反應甚至可以維持數小時之久,直至荷爾蒙的水平回覆整個身體系統的正常水平之中。美國《女性健康》雜誌報導,性生活有20個好處,因此性生活不過不行! 1、有效減肥 30分鐘的性愛就可以燃燒200卡路里,能讓人輕輕鬆鬆地減去多餘脂肪,保持苗條、...

閱讀詳情 »

林女士很講衛生,經常用濕紙巾為自己1歲多的寶寶擦嘴擦手,覺得方便乾淨。然而最近,她看到微信朋友圈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不少濕紙巾中都含有丙二醇等成分。丙二醇是一種低毒化學溶劑,如果長期用濕紙巾擦手,再來拿東西吃,會導致有毒物質進入胃腸道,擦拭還會致嬰幼兒皮膚過敏”。她對此有...

閱讀詳情 »

講到南瓜你會想到什麼?南瓜不僅可以惡作具、做燈籠、杯子等,還可以變出多道營養滿分的美食佳餚呢!談到營養,你知道南瓜有哪些營養成分嗎?就讓Mary來跟大家分享吧!  黃澄澄的南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β-胡蘿蔔素含量更是瓜類之冠!不僅如此,南瓜還含有維生素A、B、C、E、類黃酮素、甘露醇、果膠、多種...

閱讀詳情 »

1、癌症 癌細胞在35.0度的體溫下增殖最為活躍,而體溫如果超過39.3度,癌細胞將會死亡。相反,易得癌症的是食道、胃、大腸、肺、子宮和卵巢等管腔臟器。管道中空,所以細胞較少,而且還和溫度低於體溫的外部空氣有接觸。因此,管腔器官溫度較低。腸癌的原因就在於大腸只有在排便的時候才活動,而活動不足=溫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