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內褲有個“功能”妳一定不知道,私密處就該這樣保護的...


內褲有個“功能”妳一定不知道,私密處就該這樣保護的...

內褲,是極其隱私的貼身小對象,和健康的關系密不可分。雖然不少人能做到常洗常換內褲,卻不了解其使用壽命的長短,常常穿爛、變形後才扔,若使用方法不正確,就容易引起婦科疾病。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如何保持貼身衣物的乾凈,避免細菌滋生吧!

一、女性內褲要怎麼穿?

最好半年換一次內褲

一般情況下,使用頻率較高的內褲,最好半年一換。如內褲出現變形、材質變乾硬、又或者污漬洗不凈的情況,就得及時更換。

盡量不要穿超過兩天

生 活中,女性一定要培養勤洗勤換內褲的好習慣,建議每天更換,特別是夏天,最長不要超過2—3天。清洗時要和外衣褲分開,盡量用肥皂手洗。洗完後,不要直接 暴曬,先放在陰涼處風乾,再放在陽光下消毒。否則內褲容易發硬、變形。另外,內褲最好單獨放置,用一些專門的收納袋或者裝進乾凈的塑料袋中,避免受灰塵和 細菌的污染,影響女性健康。

生理期專用內褲

婦科主任稱:衛生棉背後的粘膠,可以讓衛生棉牢牢地沾在內褲上,但是這個膠不 會因為洗滌完全從內褲清除。一些質量較差的衛生棉,過多的粘膠,沾在內褲上,用手都能摸得出。雖然目前無法判定這種膠是不是有害的化學物質,但也無法證明 是否屬於食品安全的范疇。無論是什麼物質,不能徹底清除都會直接威脅到女性的生理衛生。

盡管目前沒有確鑿的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這種粘膠是導致近年年輕女性陰部疾病上升的原因,但是從女性健康科普的角度,可以做出這樣的提示。

不僅如此,門診十有八九的女孩就診者,在沒有經期時,使用帶粘膠的護墊,由於護墊每一次粘貼的位置會有移動,未來得及清洗的粘膠會直接接觸陰部。而這些女孩都是陰道炎和外陰炎的患者。

婦科疾病時選用紙內褲

婦科主任醫師介紹說:80%的女性都有可能患過霉菌性陰道炎,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如果是在性生活後發作,要和性伴侶一同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看他是不是包皮上有相關的病菌。

在霉菌性陰道炎發作期間,穿過的內褲要嘛扔掉,要嘛用開水煮消毒。建議在發作期間穿紙內褲,可隨時丟掉。



搶眼色系最吸睛?

內褲的顏色也要慎重對待。有人喜歡深色內褲,卻疏忽了顏色是透過染料染出來的,染料都是集多種化學物質於一體的大雜燴,多少含有一些毒性。至於太白的內褲,有可能因為過度漂白,也潛藏著一定隱憂,增加你與過敏結緣的風險。

二、女性內褲清潔保養

1. 內褲需要天天換洗

不要讓內褲過夜,否則大量細菌的滋生,會讓清洗變得很困難。

2. 內褲需要手洗

一是洗衣機洗不干凈,同時可能導致病菌的傳播;二是手洗可以增加摩擦密度,利於局部清洗,這樣才能將內褲洗得更加乾凈。

3. 內褲清潔劑

大家知道,女人的私處是一個弱酸環境,清潔用品一般都是鹼性的,所以我們要選鹼性不要太強、清潔能力比較好的清潔劑,比如肥皂,或者有殺菌消毒能力的肥皂。同時最好還要準備一個專用的清潔器皿。

現在明白內褲可不是一件用品,而是背負著多重功能,如保護性器官,減少大腿與外褲的摩擦,防止異味外泄等。因此,女性一定要慎重選購,將健康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舒適度以及款式等。

 

--

VIA http://chenjinchao08.appspot.com/xundu_num_607367-1.html

 

 

相關推薦

  美國《醫藥日報》最新載文,經研究證實的「6種最傷大腦的食物」。飲食均衡身體自然健康,然而,有些食物吃多了可是會影響人的警覺度、記憶力、情緒和神經系統,危害大腦健康。 1. 咖啡因咖啡是現代人生活的好夥伴,早上來一杯咖啡開啟一天的生活,下午累了,來一杯咖啡提神,但有些人並不適合喝咖啡。...

閱讀詳情 »

乞丐蹲可以幫助治療胃病,如果能長期堅持甚至有養生長壽之神奇功用。如果吃得過飽,這可是個最好的幫助快速消化的方式。步驟第一步:飯後,找一堵牆,最好找一個舒適的軟墊(不可太軟)。第二步:站在牆前,屈膝下蹲,背要直,貼靠牆壁或靠在軟墊上。1.女士:兩腳併攏,屈膝下蹲。2.男士:兩腳微微分開(不可兩腳併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三十多歲男子,一天拉肚子高達四、五次,而且每次都是帶油的糞便,因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前往家醫科就醫後,也不見腹瀉情形有明顯改善,遂轉至腸胃專科檢查,才發現已罹患胰臟癌第四期。收治病例的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腸胃肝膽科白明忠醫師表示,許多疾病在初期的表徵都與輕症相似,容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無論男女,邁入中年,往往會出現許多更年期症狀;男性會有身體機能衰退、容易疲倦、失眠、心悸、性慾減退問題等等,女性卵巢機能會逐漸退化及萎縮,月經週期受到影響,變得不規則,最後完全停止,從此邁入擾人的更年期。其實,會出現更年期症狀,和人體荷爾蒙分泌有很大的關係。荷爾蒙是什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