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季每天怎樣喝水才是正確的

冬季每天怎樣喝水才是正確的

進入冬季,空氣中的水分子彷彿都不見了,天氣異常乾燥,這也加快了人體水分流失,導致身體嚴重缺水。你以為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肌膚乾燥?NO,肌膚乾燥只是表面現象,如果連你的身體都感到“口渴”了,健康就會受到威脅,連可怕的心髒病都有可能襲來!請關注我們的冬季飲水健康秘笈,讓你儘早過上“滋潤”生活。
  你每日都堅持喝8杯水,但是身體缺水現象依然會出現,這是因為乾燥的空氣、封閉的辦公環境、恆定溫度的中央空調等因素的影響,身體循環調動了體內存儲 ​​的大量水分來維持各器官的正常運轉,這讓體內的水分經常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如果經常如此,身體的健康狀況會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心臟。體內水分減少,能調配到心臟的水分就會變得更少,導致供血不足,心臟健康有可能會因此而遭到重創。其實,冬季的飲水很有講究,不但要夠量,連類型的選擇都要與眾不同。讓我們幫你一起“嚴格選拔”,用科學方法解決冬季身體口渴的問題吧 ​​!
         季每天怎樣喝水才最正確  

     “身體口渴”與心髒病是“閨密” ——“身體'口渴'真地會引發心髒病?”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不注意在初冬季節為身體補水,待到它感覺到“口乾舌燥”時,排尿量就會降低,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並出現一些凝血塊,讓血管變得狹窄,容易被粘稠的血液堵住,從而誘發心肌梗塞。
  3個黃金飲水時間段
  不停地喝水,人體會應接不暇,反而不利於吸收。只有在一天中每個重點時間段選擇不同的飲品,在補水的同時,為身體補充營養,才能讓水分真正活動起來,滋潤各個部位,同時增加心臟動能!

冬季每天怎樣喝水才最正確
  喝水喝出健康收益
  ●預防感冒
  又進入流感旺季,感冒時人體常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皮膚大量蒸發水分等代謝加快的表現,這時多喝水不僅能促進排汗和排尿,而且有利於調節體溫,加速體內細菌和病毒排出體外。
  ●燃脂塑形
  任何一種減肥藥的燃脂能量都沒有水的力量大,通過對脂肪的“洗禮”,加快其溶解,並排出體外,讓身材苗條,健康指數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保護你的胃
  冬季,由於飲食發生變化,加之生活不規律,胃疼三天兩頭“登門拜訪”,此時,水就是最好的藥,滋潤腸道,為胃腸排毒減壓。
  早晨6:00~7:00 
  張開朦朧睡眼時,只是大腦接收到了起床的信號,而身體內的各個器官仍然在睡夢中。此時,需要水能量的激活讓整個人清醒起來。清晨補水最好用特殊的方法,“分門別類”兩步走。
  ●溫水一杯
  剛剛醒來時,立即喝一杯溫開水,當水在胃內短暫停留後,80%以上進入小腸,並吸收入血, 21秒後將抵達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幫助身體運動起來,心臟也會在第一時間內得到能量,整個人立即煥發最新動力。

冬季每天怎樣喝水才最正確

  ●蜂蜜水半杯
  在用溫水“沖刷”過身體內部之後,需要加入一些“潤腸劑”來排除宿便,令身體更加輕盈,增加早餐營養的正向吸收。而蜂蜜與水的黃金比例是1 : 7,也就是一勺蜂蜜,加入7倍的溫開水來稀釋。這樣,蜂蜜分子就會更好地融入水中,完美地被身體吸收,便秘不再來,使你身體輕鬆地開始新的一天。
  中午11:00~13:00 
  午餐時間到,此時上午的高能量出現了下滑趨勢,如果調整不及時,下午的工作效率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保持午餐營養均衡的同時,在午餐前與午餐後的補水極為重要。
  ●午餐前一碗清湯
  養生專家告訴我們說:“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在開餐前喝幾口湯,就等於為身體加入了“潤滑劑”,避免毒素因為身體循環變慢而留存體內。最佳選擇是海帶湯,其含有較多的碘和鈣,簡單可口,能保持身體內部能量。
  ●午餐後一杯果汁
  用餐15分鐘後,不妨來一杯鮮榨橙汁,促進營養在身體內的消化與吸收,讓血液循環保持通暢。橙汁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也是心臟最喜歡的營養,一杯橙汁入口,會讓你變得精神百倍。
  晚間21:00~22:00 
  讓身體安靜下來是晚上補水的目的。忙碌一整日,身體內部存在著各種躁動的因素,如果不予以去除,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心臟功能也會受到損傷。花茶和牛奶就是此時的“佳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國內驚傳禽鳥類感染H5N8病毒,有專家擔憂,國外已發現此病毒可跨物種感染,雞、鴨、狗、鼠都會被傳染,甚至會死亡;呼籲農委會應擴大警戒範圍,一併監測禽畜養殖場人員的寵物犬,以及防範出現人類被感染的現象。但有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哺乳動物感染但不表示病毒「距離人類更近」,現毋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空腹血糖超標,竟增胰臟癌風險!國內研究發現,空腹血糖值每上升10mg/dL,罹患胰臟癌風險就會上升14%。醫師指出,胰臟癌早期沒有症狀、偵測不易且擴散速度快,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被稱為「無聲的殺手」;若能及時控制血糖,就能有效預防胰臟癌。空腹血糖超標,竟增胰臟癌風險!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去年天災人禍頻傳,包括伊波拉疫情、馬航失蹤、復航及亞航墜毀、高雄氣爆、北捷殺人、上海外灘踩踏意外等。身心科醫師指出,一連串的不幸事件,不論是倖存者、罹難者,甚至參與救援的救災人員,都可能面臨極大的心理創傷,恐引發創傷後症候群,而媒體不斷播放,更會加重負面情緒。開業身心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陸冷氣團挾帶霾害襲台,許多家長擔心增加寶寶過敏風險,而砸大錢買空氣清淨機,或以為戴口罩就能預防;醫師建議,寶寶出生後盡量喝母奶,可增加抵抗力,透過由內而外的方式調整體質,才是預防過敏的關鍵。國內霾害漸趨嚴重,未來小兒過敏的機會恐增加。開業小兒科醫師彭彥士表示,霾害懸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