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季滋補養生請避開5大誤區

冬季滋補養生請避開5大誤區

進補不當反損健康。很多人入冬以後,會出現口腔潰瘍、上火、肚子脹、便秘、睡不著等症狀,原來是滋補品吃多了。專家提醒,人們在滋補中,最常犯的就是以下幾個誤區。

  補得太早中醫認為,最好的進補時間是從“冬至”開始,到“三九”結束,一共27天。這時進補可以為來年春天預防傳染病、增進體質打下基礎。但很多人一進立冬,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進補,這時天氣還非常乾燥,補多了很容易破壞身體氣血平衡。

  補得太多“不該補的人亂補”是冬令進補中一個常見的誤區。對於體質比較好、能正常進食的年輕人來說,不提倡進補。真正要補的應該是年老體弱者,以及亞健康的人群。

  補得太貴燕窩、人參、阿膠、冬蟲夏草,這些昂貴的滋補藥材,作用被吹噓得越來越神化。沈雁英說,其實完全沒必要迷信它們,銀耳就可以代替燕窩,大棗就可以代替阿膠。

  補得太亂不少人在進補前,還搞不清楚自己是什麼體質,就亂吃一氣。

  只補一種一提到進補,就是羊肉,或者只補大棗、核桃,這樣很容易造成體內營養失衡。沒有一種補品包含所有營養,所以一定要多吃幾種。

  專家建議,如果身體出現不適,到醫院又查不出毛病在哪兒,那就屬於應該進補的人群,可以根據相應的症狀吃進補食物。如沒力氣、打不起精神,最好喝點雞湯、排骨湯;頭暈眼花、臉色黃、月經量多,最好喝點當歸生薑牛肉湯。

  膏方是一種能在腸胃中緩慢吸收的長效補藥,特別適合亞健康的人冬天進補。專家提醒,不要盲目相信網上流傳的千篇一律的膏方,而應該到正規的醫院,請醫生幫你分辨體質,然後選擇適合的處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肌少症在台灣已被視為疾病看待,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也因此肌少症議題逐漸被各界重視。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楊育菱物理治療師指出,老人因老化導致身體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時,且伴隨活動量降低,甚至活動功能變差就為肌少症所引起,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時序入冬是心臟病的好發季節!尤其是三高患者、抽菸及壓力大者更要特別注意。根據衛生福利部近年來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皆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然而,心臟病造成的死亡,多是突發性的心跳停止,而電擊是使心臟恢復正常的有效方式。突發性心律不整一分鐘內電擊 成功率高達90%據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師,我的眼睛旁邊最近開始長這個耶!」年輕女孩指著眼睛周圍的小凸起,露出困擾的表情。尤其目前COVID-19肆虐,大家都戴口罩,臉的上半部更成為注目焦點;有人說,這種小顆粒是「脂肪粒」,與保養品有關。事實上,這種眼周小顆粒,屬於皮膚組織增生。汗管組織增生造成良性腫瘤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特聘研究員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團隊合作,追蹤2009年至2016年39,178位愷他命初犯者的最新結果顯示,年輕人為娛樂目的使用愷他命,不但會導致之後一再地使用而反覆受罰,還會大幅地增加死亡率,尤其是非自然死因。研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