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初學者飲食營養方法

初學者飲食營養方法

飲食營養對於每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從事健美訓練的人更需要充足的飲食營養。初練者只有配合合理的膳食,再加上科學的訓練方法,才能取得訓練的最佳效果。

一.科學地攝取飲食營養
食物的分類與選擇
營養學者認為,如果每天的食物包括以下5組內容,就可以稱做平衡膳食:

 

五穀雜糧,薯類,豆類(不含大豆)及脂肪少的堅果類 主要供給澱粉,其次供給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攝取量以適應訓練者身體消耗的需要為宜。
肉,魚,禽,蛋及大豆類(包括含脂肪較高的堅果類) 主要供給優質蛋白質和脂肪,也供給一部分礦物質和維生素。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所含脂肪的質和量不同。一般來說,植物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較高,動物脂肪含飽和脂肪酸較高(魚的含脂量較少)。這類食物能夠提供優質蛋白質,並以脂肪形式補充必要的能量,故訓練者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其用量以100--200克為宜,其中動物性食品與大豆類或豆製品最好各佔50%。
蔬菜,水果類 主要可供給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它們能增加膳食的體積,促進腸蠕動,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泄。能降低膽固醇的分解代謝與排泄(對減輕高膽固醇血癥,預防動脈硬化非常有益)。這類食物應以葉菜為主,每日攝入量以0.5公斤左右為宜
奶及奶制品 主要可供給優質蛋白,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2和鈣
油脂類 主要可供給熱能,不飽和脂肪酸和部分脂溶性維生素。雖然動物脂肪完全可以有第二類食物替代,但植物油必不可少,因為它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又是烹飪的必備輔料。


合理地攝取飲食營養

4 和健美直接有關的養分:蛋白質,脂肪,糖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無機鹽),維生素,水和纖維
訓練過程中,由於人體的運動,使身體糖原的儲備量減少,體熱增加,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同時,由於不同程度地出汗流失水份等也會耗掉部分熱能。因此,需要利用食物來補償調節,以免營養失衡。

研究表明,人體生長和維持生命所需要的養料大約有50多種,但與身體結構,尤其是與身體健康,健美直接有關係的主要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礦物質(礦物質),維生素,水和纖維等七大類

各項養分的作用:

訓練的「潤滑油」 維生素,礦物質
訓練時排廢調溫的「媒介」
提供訓練能源的「燃料」 脂肪,碳水化合物(糖)
人體健美的「基石」 蛋白質


4訓練期間營養素的日需求
食物的種類要豐富多樣,才能確保營養齊全。我們所說的合理地攝取飲食營養,是指要平衡膳食為原則,根據訓練期間營養素的日需要量,需及時補充有益於訓練的「潤滑油」、訓練排廢調溫的「媒介」、以及提供訓練能源的「燃料」和人體健美的「基石」。
這些營養素可從含量豐富的肉,肝,蛋,奶以及新鮮的蔬菜,瓜果,粗糧中獲得。如果在進食的方法和攝入比例上注意科學與均衡,則效果會更好。
比如維生素A、E,可透過食物用油做菜來吸收,而維生素C的抗熱能力很差,則需透過吃生拌蔬菜,水果來受益。還有些維生素,只有拌同其他維生素才能在體內較好地發揮作用。

4理想的膳食結構 
理想的膳食結構是蛋白質佔總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佔總量的55%~60%。

蛋白質 佔總量的25%~30%
碳水化合物 佔總量的55%~60%



4依據不同生理特點和訓練目標,特別安排營養和食譜組合
另一方面,初練者可依據不同的生理特點和訓練目標,進行特殊的營養安排和食譜組合。

應注意的是在已獲得平衡膳食的情況下初練者一般不需要再額外補充營養品過多的補充營養對訓練有百害而無一利。 

例如:

身體肥胖的人

在選擇「減肥食物」和控制食量的同時,應做到每日攝取蛋白質不少於每公斤體重1克,以確保健美訓練的基本需要。

身體較為瘦弱的人 要注意適量補充脂肪和糖類食物,以增加肌肉的能量儲存。



過度攝取營養的副作用

蛋白質過量

增加膽,腎的負擔

糖、油脂(包括膽固醇)過量 增加心臟的負荷,削弱身體的靈敏度,妨礙內臟器官的正常功能,誘發心血管疾病等,而且容易造成肥胖
維生素A補充過量 引起中毒並破壞發質,引起脫發
攝取過多食鹽 導致高血壓,使體內積存過多水份,身體變的臃腫


二.膳食的合理安排
健美訓練者的每日食譜配備公式為:適度的蛋白質食品加較低含量的脂肪食品再加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

那麼初練者每天吃幾餐?什麼時間吃好呢?
那麼初練者每天吃幾餐?什麼時間吃好呢?實驗証明,初練者採用「日食五餐法」較為合適。即每日吃5次,每次吃6~7成飽為度,或五餐達到每日應攝取熱量之和的進餐方式。

日食五餐的比例分配,訓練前後的攝取時機
早餐應佔全天總量的20%,上午加餐(早餐與午餐之間)應佔全天總量的10%,午餐應佔全天總量的30%,下午加餐(午餐與晚餐之間)應佔全天總量的10%,晚餐應佔全天總量的30%,採用「日食五餐法」,可使食物被消化吸收的進程相對縮短,同時還可以減少脂肪的儲存量。

訓練與進餐的相隔時間,一般是小到中等運動量,休息半小時後即可進餐;如果大運動量,應至少休息一小時後進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防範秋冬疫情再起,醫療院所力推數位防疫應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積極與國內科技、紡織等企業跨界合作,推出包含零接觸式防疫設備、AI 胸腔X光新冠肺炎篩檢等數位防疫設備,將於12月3日至6日登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出。會中將展出12月起於北醫附醫正式啟用的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正式開跑,長庚紀念醫院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展場,特別規劃了『尖端癌症醫療』及『機器人治療』兩大專區共八大主題特色,展現了迎接AI智慧醫療時代來臨的旺盛企圖心,大受矚目。AI智慧醫療的輔助 減少人為偏差問題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親自到場為展場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為期4天的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今(3)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隆重登場,南台灣醫學領頭羊的高醫醫療體系,特地北上參與盛會,並推出當今熱門的社區照護、健康福祉、細胞治療等三大參展主題,兼具高端科技、醫療創新、體感互動及「系」心守護等特色,還有冰棒、試管巧克力等手作點心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年一度由生策會主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於109年12月3日至12月6日假南港展覽館開展,國泰綜合醫院展出「敗血症智慧決策作業系統」、「糖尿病患冠心病風險檢測套組」等7項特色醫療,分別展出產後媽咪營養與修護等系列衛教活動、Cathay Walker×寶可夢健康促進等活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