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原來這就是預防糖尿病的方法!這五點也太簡單了,輕鬆就能降低血糖~家裡長輩超需要!!

原來這就是預防糖尿病的方法!這五點也太簡單了,輕鬆就能降低血糖~家裡長輩超需要!!

高血糖現在是一種流行疾病,雖然有降糖藥可用,但最好的方法就是患者自己進行監控。那麼高血糖患者應如何控制餐後血糖,才能穩定病情?

自我管理除了飲食、運動、服藥外,還包括對血糖的自我監測,那麼合理的飲食就顯得特別重要。一般來說,糖尿病病友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以下五點。

 

1. 每餐吃八分飽

我們所進食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大部份都會被身體轉化成血液的葡萄糖(血糖),會造成餐後血糖迅速上升。高血糖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糖的攝入,每餐維持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可以保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所以一次不要吃太多,有七八分飽就可以了。

 

2.各種食物均衡搭配

 

糖尿病飲食講究營養均衡,建議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並做到粗細、葷素均衡搭配。若是為了避開膽固醇含量高食物,而不吃肉、蛋類食物,每餐都吃大量主食,這樣做不但會使餐後血糖難以控制,還會造成營養失衡。應該什麼都吃一點,什麼都要做到適可而止。

 

3.根據血糖生成指數選擇主食

糖尿病患者飲食最重要的是,要多選擇血糖生成指數低的主食。

「血糖生成指數」是指,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相對於等量的葡萄糖而言升高餐後血糖的能力。血糖生成指數大於70是高升糖食物,小於55的稱為低升糖食物。

 


血糖生成指數低的主食,如蕎麥、燕麥、玉米等,它們進入胃腸後停留時間較長,餐後血糖峰值也較低。血糖生成指數高的主食,有饅頭、麵條、白米飯等,它們消化吸收快,餐後血糖峰值也高。

有些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高脂肪食物,同樣會嚴重影響體重及心血管健康,選擇食物時要多留意。

 

4.注意加工方法

越是精細加工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越高,澱粉的糊化程度也直接影響血糖生成指數,如白米粥的血糖生成指數要比乾飯高很多。要控制餐後血糖,一般掌握好粗比細好,乾比濕好,稠比稀好,就能有效控制。

 

5.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的辦法,可以減少血糖波動,有效降低餐後血糖,也可避免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via

相關推薦

人們生活中經常出現便秘。尤其以老年人為甚。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出現了便秘的症狀,是我們的壓力大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或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原因。對於中醫而言,便秘有著自己的解決方法。其實對於日常生活中中醫養生也是很簡單有效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中醫養生的相關知識,也為大家出幾個良方如...

閱讀詳情 »

糖尿病是血糖的新陳代謝異常,會造成神經、視網膜、血管傷害,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病、失明、截肢等問題。急性併發症有「酮酸血症」,此時脂肪組織大量分解,產生大量的游離脂肪酸、酮體、酮酸,造成酸中毒。糖尿病患者使用降血糖藥物,如果劑量過大,或沒有定時進食、吃太少或過度運動等,會造成低血糖...

閱讀詳情 »

◎肥胖和糖尿病有關嗎?蔡世澤醫師解答 肥胖與糖尿病密切相關,只要適當減重,血糖控制藥物的效果就會更明顯,也能降低併發症   肥胖與糖尿病密切相關。根據統計,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因為「胰島素阻抗現象」,導致肥胖者的胰島素作用鈍化,體內必須要有更多的胰島素代償,但第2型...

閱讀詳情 »

◎糖尿病病友易發生視網膜病變?王治元醫師解答 約50%病友會出現視網膜病變      根據統計顯示,糖尿病導致失明的機率,高於一般人的25倍!糖尿病患者因為日積月累的微血管病變,和新陳代謝的緣故,導致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其中以視網膜病變最嚴重,也是導致失明的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