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顆玉米粒(Whole Corn)
「多力多滋」(doritos)這個字類似西班牙語「一小片黃金」(little bits of gold)的意思。此黃金點心的主要成分玉米將會在鹼液中加熱浸泡(通常是灰汁或萊姆),以釋放菸鹼酸,並且將玉米的某些胺基酸重新組合成品質更優良的蛋白質。
蔬菜油(Vegetable Oil)
每一片玉米片中,將近29%的重量是脂肪,而脂肪中,幾乎全都是玉米油、葵花油或大豆油。這是件好事,因為脂肪會活化大腦的天然μ- 型類鴉片受體(muopioid receptors),激發科學家所稱的快樂反應(hedonic response),讓你想要多吃脂肪,而脂肪又會製造更強烈的快樂反應,讓你又想要吃更多脂肪……老兄,別整包霸著不放。
牛奶(Milk)
單純的巴氏消毒牛奶,作為兩種起司的基底。切達起司培養菌(Cheddar Cheese Cultures)通常是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cremoris bacteria)。在製造起司的過程中,將此菌注射至牛奶中,其酵素會將牛奶蛋白質分解為各種氣味濃郁又美味的化合物。
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即俗稱之味精)
即使成分中沒有番茄,但有些人發誓他們可以在這些玉米片中吃出番茄醬的味道。這是因為番茄味道的基本組成成分為麩胺酸,玉米片之所以吃起來有隱藏的番茄醬味覺,可能(但菲多利公司Frito-Lay 未證實)是因為添加了麩胺酸鈉及少數辛香料所導致的結果。
鹽(Salt)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列出七大指標,只要含有其中任三項,該物質就會令人成癮。鹽達到了其中四項指標:戒斷症狀、耐受度增大、無法控制使用,以及難以戒除或限制(即使擁有充分的健康風險知識)。
糖(Sugar)
邪惡三重奏―脂肪、鹽、糖―的最後一塊拼圖。餵食糖的實驗室大鼠腦內D1(興奮)受體增加,而D2(抑制)受體減少,這與餵食古柯鹼的大鼠結果不謀而合!隨著時間增加,牠們需要愈來愈多白粉才能獲得興奮感,不論是糖或是毒品。
天然牛肉風味(Natural Beef Flavor)
如果你以加壓烹飪的方式取得澄清的牛高湯,經蒸餾提煉去除水分,你會剩下類似這些化學物質:4-hydroxy-5-methyl-3(2H)-furanone、2-methyl-3-furanthiol,以及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 ―擁有完整漢堡的味道,卻毫無營養。
瑞士起司培養菌(Swiss Cheese Cultures)
瑞士起司中的孔洞?你臉上的痘疤?它們都是由丙酸桿菌屬家族所釋放出的氣體和酸導致的結果。此菌經提煉後被加到這些玉米片中。
玉米麥芽糊精(Corn Maltodextrin)
這是角色混亂的葡萄糖。不完全是澱粉,也不完全是糖,麥芽糊精在法律上的定義是葡萄糖當量n 低於20 的葡萄糖長鏈(玉米糖漿的葡萄糖當量為68,澱粉為0)。不同種類的麥芽糊精可作為脂肪替代品或纖維補充物。而這裡,玉米麥芽糊精的吸收能力及缺乏口感之特性,則是在你的口中作為傳遞牛肉和起司風味的媒介。
洋蔥粉(Onion Powder)
起司漢堡要搭配洋蔥才完整,因為洋蔥裡的硫化物是個好東西,它能強化肉味成分的美妙滋味。
芥末籽粉(Mustard Seed Powder)
沒有芥末的起司漢堡算什麼?不過這種餅乾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菲多利公司過度使用這種成分,紙是包不住火的。
吡硫翁鋅(Pyrithione Zinc)
頭皮屑是由酵母菌感染所引起的,酵母菌會吃你頭皮的分泌物,將其代謝為油酸(oleic acid),接著就輪到油酸上場,它會攻擊你皮膚細胞的細胞膜,這會導致細胞增加繁殖,而死去的細胞也會因此增加。這些死去的細胞變成乾燥的白色碎片,掉落在你的肩膀上(不過這只會發生在易受頭皮屑影響的人身上,有的人體質不會對油酸起反應)。吡硫翁鋅(殺菌劑)會使酵母菌的細胞膜去極化(depolarize),就像是關上進入細胞的所有門窗一樣,很快的,住在你頭皮上的居民就會發現自己無法吃進頭皮分泌物或將廢物排泄出去,接著,它們便會快速死去。
聚季銨鹽-10(Polyquaternium-10)
雖然聽起來很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星球名稱,不過聚季銨鹽-10 這種成分其實還滿平凡的。它具有保溼功效(幫助保養乾燥頭皮),也是一種抗靜電劑(雖然現在你的頭頂已沒有死去的皮膚,但你也不需要看起來像是通電中的電線)。
碳酸鋅(Zinc Carbonate)
一種亮藍色的礦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抗屑洗髮精都是藍色的)。以前稱為爐甘石(calamine,用於洗劑之中),現在稱為菱鋅礦(smithsonite,以那個捐贈財產成立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的人命名),這種收斂劑過去常用來收乾可能會有液體滲漏或溼黏的皮膚損傷(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或嚴重頭皮屑所造成的傷害)。此外,在海倫仙度絲中,碳酸鋅也能確保吡硫翁鋅 (pyrithione)能好好地待在洗髮精的混合物中,並且發揮功效。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
雖然酵母菌可能會被殺死,但還有被它們留下來的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鈉是洗髮精中的清潔以及起泡劑,其清潔能力可除去你頭皮和頭髮上的油膩和髒汙,至於起泡,則單純只是做做效果―人們就是喜歡會起泡的清潔用品。
矽靈(Dimethicone)
你的頭髮中本身就有天然的油脂,當你將這些油脂洗掉之後,你的毛囊就會非常清潔乾爽……以及不受保護。矽靈是一種以聚矽氧為基底的油(你或許聽過隆乳時塞進去的那種軟綿綿填充物),矽靈可保護頭髮以及潤絲,直到你的頭髮再度分泌出自然油脂。
乙二醇二硬脂酸酯(Glycol Distearate)
這種蠟質的東西可為洗髮精增添牛奶珠光的質感,乙二醇二硬脂酸酯跟頭髮的清潔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它在心理學上卻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成分:據海倫仙度絲的製造商寶僑公司的說法,民眾覺得不透明的洗髮精比較溫和。由於去屑洗髮精無可避免地,會是一台可倒在你頭上的殺人機器,所以你會希望能獲得一些安心的保證,確定這整件事最後一定會有個好結果。
硫酸鎂和碳酸氫氧化鎂(Magnesium Sulfate and Magnesium Carbonate Hydroxide)
寶僑公司告訴我們這些是賦形劑,幫助活性成分(吡硫翁鋅)有效地發揮作用的物質。在這項產品中,賦形劑大概是用來降低洗髮精中水分的表面張力,讓吡硫翁鋅均勻懸浮於洗髮精溶液中,並且鼓勵吡硫翁鋅在你的頭皮上住下來。
甲基氯異唑啉酮和甲基異唑啉酮(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and Methylisothiazolinone)
這兩種防腐劑可殺死罐子裡的任何細菌。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 isothiazolinone,MIT)在試管中已被證實會殺死神經原。先別緊張:就連歐盟都同意在洗髮精中使用MIT是安全的(一般而言,歐盟的規定比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還嚴格),這消息應該能讓你的肩膀卸下重擔。
食用藍色一號(Blue Dye #1)
好吧,或許碳酸鋅的顏色尚不足以讓洗髮精變藍。
本文摘自《解密日常產品成分:50種產品的組成分解析以及採訪內幕大公開》晨星出版(2015/12/01發行)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