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天氣越來越熱,燒烤、小龍蝦、醬爆螺絲,可謂「夜宵三大寶」。但是,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大家一定要當心啦。今天有條重要消息要告訴愛吃螺絲的朋友們:

幾天前,有關部門發佈了預防織紋螺食物中毒風險警示,提醒民眾不要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後,如發生中毒症狀的,應當立即自行催吐,並到醫院就診。
 
一隻螺螄怎麼會引起如此重視?它是什麼?為何不能吃?和普通螺螄如何區分?

連續的悲劇

5月7日中午,福建莆田,2歲男童康康(化名)的爺爺帶著孫子吃了織紋螺,午休醒後,兩人全身乏力,緊急送醫。孫子因年齡小、食用較多而病情危重,只能靠呼吸機呼吸。現在已經深度昏迷10幾天,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醫院方面表示,織紋螺毒素是一種麻痺性貝類神經毒素,暫無特效解毒藥。

毒素會導致神經肌肉麻痺,最致命的影響就是對呼吸肌的麻痺,會激發呼吸和心跳驟停,導致嚴重的腦缺氧。小孩病情危重,在送醫期間就出現了呼吸和心跳驟停的情況。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網絡圖片)


而就在去年6月20日,福建同樣有一位老人,在海鮮市場地攤買了織紋螺。吃完不久就出現四肢麻木、吞嚥困難等中毒現象,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醫院。但至今仍靠醫療器械維持生命。

食用症狀

有的人在食用時,一邊吃一邊就有反應:舌頭、嘴角開始發麻,說話變得口齒不清,整個面部直至全身麻木。

織紋螺如何識別,辨識有毒織紋螺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網絡圖片)


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有些地方還稱為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
  
它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多產於浙江、福建、廣東沿海。

織紋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為1釐米左右、寬度約為0.5釐米。織紋螺是有毒生物,毒性比砒霜還要高百倍。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人食用後有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網絡圖片)


由於海洋環境受到污染,「赤潮」頻發,使織紋螺體內「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經檢測,該毒素對人體的經口致死量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說,一顆小小的織紋螺就有可能致人喪命。

最近,正是織紋螺的旺汛期,許多人傻傻分不清,造成誤食中毒。大家出門點一盤螺螄盡情享用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啊!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春慧  研究空氣中有毒物質對睡眠影響的相關人員說,空氣污染會降低睡眠效率。該項目對參與者夜間的睡眠時間和清醒時間進行了對比研究,這種研究方法被稱為睡眠效率。 研究結果表明,人類暴露在二氧化氮和小顆粒物(即PM 2.5)的時間越長,睡眠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人員說,...

閱讀詳情 »

炎夏氣溫漸升,長時間穿著鞋子真的好悶熱!尤其在下過雷雨的午後,暫時換穿夾腳拖外出,清爽又便利。然而,長庚骨科高逢駿醫師提醒,夾腳拖的包覆性較差、支撐力不足,容易造成足部疾病與傷害,因此,若有糖尿病、足部問題、學步幼童、孕婦等都不建議經常穿著夾腳拖喔!  夾腳拖時尚、便利,幾乎是人人一雙;但高逢駿醫師...

閱讀詳情 »

炎炎夏日,蚊蟲紛紛出籠,夜晚尤其擾人清夢,而一旦被蚊蟲叮咬後不僅搔癢難耐,甚至還有罹患登革熱的風險!然而,網路盛傳的中藥包驅蚊法,雖然作法簡單又容易取得,但要如何才能真正有效發揮驅蚊效果呢?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高定一主治醫師表示,中藥包主要是藉由藥材中揮發油的氣味來驅趕蚊蟲,除了掛在身邊或風扇前使用外...

閱讀詳情 »

銀髮住宅市場逐漸成熟,台塑集團旗下的長庚養生文化村,近期啟動第二棟住宅大樓招租,喊出「活得好、老得慢」口號,將釋出1,300戶數.....   ⏩ 活得好、老得慢-長庚養生村正夯 ⏩ 上「優照護」尋找居家照護,居家看護,臨時看護,短期照護,短期看護,喘息服務 ⏩瞭解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