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可怕!做完9件事後一定要洗手

可怕!做完9件事後一定要洗手

1.看完報紙要洗手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異丙醇、甲苯等有機溶劑,這些物質即使是殘留部分,也對人體有害。因此,看完報紙後要記得洗手。另外,早上取完牛奶或報紙後也要洗手。因為牛奶箱、報紙箱都很容易滋生細菌。

  2.外出回來要洗手

  外出期間,雙手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公共場所的東西,比如門把手、電梯扶手、直梯按鈕等,這些地方都是細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臟。所以,外出回來,一定要先洗手再乾其他的事情。

 

  3.摸錢後要洗手

  錢上、錢包都埋伏著細菌。因此,拿完錢包、鈔票,用過提款機之後要洗手。

  4.點餐後要洗手

  菜單被客人們拿來拿去,隨便一放,上面都會潛伏著大量的細菌。可見菜單確實很髒,很少有餐廳會對菜單定期消毒。因此,在外就餐,看完菜單點完菜之後不要忘了洗手。

  5.使用電腦手機後要洗手

  電腦及手機上也都有細菌,肉眼看不見,但不代表沒有細菌。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非常臟的幾種常用物品。因此,使用電腦、鼠標、手機後要洗手。

  6.晾完衣服要洗手

  髒衣服和洗衣機裡面的細菌,會在洗滌過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過程中,雙手很可能沾上這些細菌,衣物經過紫外線照射最終能達到消毒目的,手卻常常被忽視。

  7.摸過小動物或玩具後要洗手

  有些人喜歡養小動物,每天為小動物洗澡,認為這樣小動物身上就不會有細菌了。其實不然,小動作可能會帶有一些傳染源。另外,經常抱的毛絨玩具也會帶有細菌。因此,觸寵物或玩毛絨玩具後要洗手,預防動物相關的傳染病。

  8.當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手

  比如用手摀住口鼻打噴嚏、咳嗽或擤鼻涕後,手極有可能接觸到身體分泌物,這時手上會帶有細菌,如果不洗手就餐,可能會將病毒帶入體內。因此,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手。

  9.換尿片或處理污染藥物後要洗手

  為小寶寶或病人更換尿片後,或者處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後,都要洗手。總之,別小看了這些洗手習慣,它可幫助您阻隔疾病的發生。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充分展現「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精神,國泰醫院長年來一直醫療援助台灣最遠的邦交國巴拉圭,甚至一手協助當地從原本掛號、醫師問診開方到藥局發藥皆為人工紙本手繕的不便,建立起「醫療資訊整合系統」,幫助就醫流程資訊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完今(26)日元宵節,農曆春節才算告一段落,吃完元宵正好減重!因為根據國健署歷年調查結果,有超過6成民眾過年期間不會特別注意自己體重;更有4成在過年期間體重平均增加1.7公斤。中醫師建議,不妨自製可以消食、降脂的中醫茶飲,再搭配多按3個穴道,可幫助代謝,改善水腫。 ...

閱讀詳情 »

每天都該進行的 基礎伸展操 在進入各週的特別訓練之前,請讀者們務必進行伸展。 引起不良走路習慣的元兇為僵硬的髖關節與緊繃的大腿前側,透過伸展操紓緩這些部位,才能確實發揮訓練的效果。   Basic 1. 透過髖關節伸展操擴大可動範圍 髖關節是雙腿往前跨時不可或缺的部位,也是掌握...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桃竹苗報導】 女權在20世紀隨著女性工作權與參政權崛起,在21世紀伴隨著影視作品與網路運動擴散發酵,3月8日國際婦女節已從傳統紀念日,演變為女性消費力與經濟實力的指標性節日。婦女節衍生的消費檔期與購物實力已悄悄追趕母親節,象徵著女性不再透過為母則強來體現自我價值,而是由獨立的經濟與專業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