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

◎ 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

謠言原文:

有網友在入口網站的知識平台發問說,「吃芭樂不去籽,到底會不會便秘呢?」在眾多回應中,記者看到網友轉貼一篇中醫師所撰文的解答,文章中指出,「芭樂連籽一起吃下去的話,比較容易會造成便秘。因為芭樂籽有『收斂止瀉作』的作用,要把籽挖掉再吃比較好喔!」

還有網友回應,「聽老人家講不要吃太多芭樂,是因為籽。由於小腸的管徑比較細,對於一般粗糙又難消化的食物纖維,不易通過,容易在小腸造成纖維糞結石,引發腹脹腹痛。」

優活大解密:

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小時候總會聽長輩說,吃芭樂的時候,一定要把籽挖掉,不然會便秘!這個問題,在網路上也有不少網友想要得到正確解答,但得到的答案卻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究竟正確的答案是什麼?為了求證權威、最正確的答案,記者透過農委會的網站,找到擁有「台灣芭樂冠軍專家」美譽的果農江再郎先生,他透過自己種植芭樂30餘年的經驗,告訴讀者答案。此外,關於網路有中醫師回應,芭樂籽具「收斂止瀉」的作用,記者也邀請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醫師,透過中醫的專業角度回答這個問題。為了讓讀者們更了解芭樂的營養價值,記者也訪問到代謝型態公司資深營養師袁毓瑩,讓大家以西醫營養學的角度,對芭樂有新的認識。

有關芭樂的問題,問他準沒錯!彰化縣員林鎮今年已經高齡69歲的江再郎先生,民國95時以自家產銷的芭樂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神農獎的傑出農民,他的果園因栽種各式各樣的芭樂,被國內知名《天下》雜誌形容像是一座「芭樂博物館」,而江先生也被譽為是台灣芭樂的冠軍專家。

江再郎表示,過去老一輩的人會說吃芭樂籽會造成便秘,是因為三、四十多年前,民眾常採路邊的「土芭樂」食用,這種芭樂品質沒有經過控管、品種不好,加上果肉少、籽又多,容易造成便秘。現在的芭樂大不同,因為品種改良加上嚴格的品管控制,不但外型美觀,籽也少了很多,食用並不會造成排便不順。江再郎強調,芭樂營養價值高,不但助消化,還可以降低膽固醇,被譽為一種「養生」的水果。

至於網路上中醫師說,芭樂籽具有「收斂止瀉」的效果,因此吃了就會造成便秘。對此,曾任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主任、現任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擁有豐富中醫臨床經驗的黃林煌醫師指出,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並認為芭樂籽在中醫學上並不具有這樣的效用。

黃林煌醫師解釋,一般而言,芭樂富含膳食纖維,助消化又幫助排便。但如果芭樂放太久,外皮老掉、硬掉後,其內含的纖維也會變硬、人體不易消化,就容易造成排便不順的情形。因此,芭樂會使人排便不順或是便秘,元兇是「硬掉的纖維」,而非果實內的籽。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

除了中醫師的觀點之外,記者還訪問林新醫院腸胃肝膽科的凃忠文主任,凃主任表示其實吃芭樂連籽吃不會便秘,反而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但是凃忠文主任也提醒民眾,如果本身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最好還是不要連芭樂籽一起吃,因為芭樂籽較堅硬,會刺激腸胃,能不吃就不要吃。

代謝型態公司資深營養師袁毓瑩指出,芭樂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和大量的膳食纖維。她認為,芭樂籽並不會直接造成便秘,而是當人體消化功能低落,加上水份攝取不足時,排便才有可能受到影響。袁毓瑩營養師解釋,像是芭樂籽、葡萄籽這種堅硬的種子,人的胃酸本來就不容易破壞。此外,現代人大部份都沒有辦法好好的吃、生活壓力又大,腸胃功能受到極大的挑戰,長期下來消化功能變弱,所以容易有便秘的現象。若在這時吃不對食物、營養不均衡,整個生理代謝效率就變差,再吃這種硬硬的種子、消化不良,就會使便秘的情況更為嚴重。

台安醫院的資深營養師劉怡里則指出,芭樂基本上可以連籽一起吃,但是有兩種人最好可以避免,一種是糖尿病患者,因為芭樂籽的周圍通常比較甜、糖份高,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最好不要連籽吃;還有平時消化系統就不好的人,像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反而會刺激腸胃道,造成消化不良。劉怡里營養師強調,攝取芭樂營養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吃,最好不要添加其他的佐料,像是夜市賣的醃芭樂、沾梅粉一起吃等方法,因為這些吃法含有過量的鈉,所以建議民眾少吃,特別是有高血壓的病患,而且也不要打成芭樂汁喝,因為芭樂本身不甜,所以往往需要加入過量的糖份,才能容易入口,導致攝取過量的糖份;同時芭樂打汁可能會讓當中所含的維他命C和其他的營養素被破壞,反而無法攝取到芭樂的營養。

從以上幾位專家的論點來看,芭樂籽的確不是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因此芭樂連籽一起吃,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不過營養師也特別提醒,想要預防便秘,除了飲食均衡以外,多補充水分也是必要的。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前媒體報導中國傳出一名父親將據稱能保平安之深海能量石贈送給子女隨身攜帶,該女卻無故流鼻血,並在機場通關時觸發輻射增測器的事件,後來發現是能量石惹禍,居然檢出帶有高輻射劑量率。能量石原貌是「放射性同位素」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宋時雨醫師表示,根據新聞內容推測,這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糞便移植也能救人!今年52歲的李姓病患7年前,在高雄長庚接受換肝手術,術後恢復正常生活起居與工作,並規律服用低劑量抗排斥藥物。最近三個月卻持續腹瀉,平均一天5-6次水瀉,糞便細菌培養證實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情況未改善。於上月23日執行腸道微菌叢植入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2019年12月31日大部分人都正在準備狂歡,迎接下一年度來臨時,全球流行疾病預防界,正繃緊神經面對著中國武漢的「不明」肺炎個案。中國大陸官方自1月5日後未再針對武漢市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疫情公布病例統計資料,截至9日仍為59名病例,疾病管制署持續與陸方及世界衛生組織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骨鬆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且臨床上,許多患者都在跌倒後骨折才發現骨鬆問題;開業骨科診所院長高國峯指出,主要因長期未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所導致,一旦因骨折臥床,不僅可能引發許多併發症,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唯有透過均衡營養及適當運動,才能真正避免骨鬆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