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與送別 末期醫療徵文共24組獲獎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去年年底安寧照顧基金會舉辦徵文活動,分為一般民眾組與醫療人員組,從告別與送別生命兩種不同的角度,鼓勵民眾提早思考末期醫療。活動總計共有569篇一般民眾及62篇醫療人員投稿,加上25篇名人文章,道出了656個「再見」,頒獎典禮在今〈1/15〉日下午舉行。

今年31歲、在壽險公司任職的陳旻柜以《爸,再見》榮獲一般民眾組特優獎,他在文中娓娓道出自己在父親酗酒的陰影下成長,曾被父親酒後持刀架在脖子上,家庭因而破碎;曾經父子陌路,最後在父親因長期酗酒引發肝癌的最後一段路上,父子和解。「不要插管,那太痛了!」則是父親給他的遺言。

而以《幕在安寧中緩緩落下...》榮獲醫療人員組特優獎的柯獻欽,今年48歲,是奇美醫院永康院區胸腔科醫師,身為重症醫師、20年的醫師生涯送走了不下千名的病患,看慣了生離死別的他,最後卻在摯愛的父親罹患肺腺癌末期轉移後,面臨醫師與病患家屬、兩種不同腳色的衝擊。文中,柯獻欽寫出了一個醫者的自省與病家的感受。

安寧照顧基金會近年推行「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 簡稱 ACP〉,發現經由宣導,民眾對預立醫囑的接受度大增!去年,基金會舉辦了104場民眾宣導,透過問卷回饋分析發現,在宣導講座前,僅2成民眾曾聽過 ACP、且只有不到1成民眾將自己末期醫療計畫的想法寫下來;宣導講座完後,願意思考ACP的比例則提高至近9成、願意身體力行預立醫囑者更提高到84%。

為了鼓勵大家預作人生告別的預演,提早思考末期醫療,安寧照顧基金會在去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舉辦「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徵文活動,總計共有656個參賽作品,包括569篇一般民眾組稿件及62篇醫療人員組投稿作品,分別選出首獎、特優、優選和佳作共24組作品;主辦單位也在今日下午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表揚獲獎者。

終身志工孫越叔叔在為此次徵文拍攝宣導影片時曾提及,他41歲就開始準備「老」這件事,他認為,老年也可以過得很好、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於是開始想到「死」,但死亡並不是老人的專利,任何人都可能面對死亡這件事,應該及早準備,和家人說清楚自己的意向。畢竟,讓生命最後一段路的生活品質過得好,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189

相關推薦

每次梳頭時,頭髮一把一把得掉,地上、衣服上,被縟上到處都是髮絲,髮際線越來越高,頭髮越來越稀少,這時你開始慌了,其實你並不知道掉頭髮很有可能是你洗頭的方式不當造成的。 錯誤1:洗髮時在頭髮上打泡沫 掃盲:洗髮水一定要在手心打泡沫 這個錯誤大了去了,就像用洗面奶,最好先在手心揉出豐富泡沫,才會容易殘留...

閱讀詳情 »

10月30日上午,李冰冰在微博中分享了上戲93級同學聚會的照片,照片中出鏡的同學除了「老搭檔」任泉外,網友們還認出了廖凡、呂靜、「可雲」徐露,直呼驚呆:「原來你們都是同學!」上戲93班還走出劉曉虎,王亞楠,范智博等知名演員,同時憑藉《情深深雨濛濛》中方瑜一角走紅,已因病去世的李鈺也是他們的同班同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遠見雜誌於2015年「國人生活壓力大調查」中,針對一般民眾和精神專業人員個別發出問卷,結果將近一半民眾的壓力程度都在中高度以上,精神專業人員甚至給國人壓力指數打出7.3的高分;九成五更認為,國人的壓力指標在中高程度以上,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台灣的精神病床從1995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