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圓鱈、扁鱈≠鱈魚 106年起落實標示

圓鱈 扁鱈 ne;鱈魚 106年起落實標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曾有餐廳以「油魚」魚目混珠為「鱈魚」之情事,遭衛生局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第28條標示不實之規定處以罰緩,產品並限期回收改正。為透明鱈魚的消費資訊,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彙整鱈魚類資料庫,與地方衛生局一起合作,輔導業者落實鱈魚標示,規劃於106年1月1日起「鱈形目」的魚種方得標示為「鱈魚」,「圓鱈、扁鱈」應標示通俗名稱或與魚種名稱併列標示,使消費者能正確選購。

圓鱈、扁鱈得依規定標示

食藥署強調,輔導期結束後,106年1月1日起「圓鱈、扁鱈」若未依規定標示清楚而使消費者誤解為「鱈魚」,將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第28條標示不實之規定,可依同法第45條處分,產品並須依第52條限期回收改正。

從外型辨識魚類不易

魚種琳瑯滿目,除少數熟悉的魚種,消費者要由魚之外型辨識魚種實在不易。而鱈魚是國人餐桌常見料理之一,且此種大型魚類大多以切片型態販售,更不易辨識。食藥署彙整臺灣魚類資料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及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提供之資料,目前臺灣市場有流通,包含大西洋鱈、大頭鱈、格陵蘭鱈、黃線狹鱈、黑線鱈、青鱈、綠青鱈、北太平洋無鬚鱈、藍尖尾無鬚鱈及長鰭鱈等屬「鱈形目」的魚種方得標示為「鱈魚」。

魚種及俗稱並列標示

食藥署表示,市售商品名為「圓鱈」者,其實屬「鱸形目」的小鱗犬牙南極魚及鱗頭犬牙南極魚(俗稱智利海鱸);而「扁鱈」其實屬「鰈形目」之馬舌鰈、庸鰈、狹鱗庸鰈(俗稱大比目魚),因為「圓鱈、扁鱈」為民眾長久以來習慣的俗名,食藥署會先輔導業者(包括賣場、超級市場、飯店、餐廳等)標明清楚為通俗名稱或與魚種名稱併列標示,使消費者獲得正確之魚種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9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文/新唐人亞太電視台】鑽石公主號郵輪爆發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至今已有634人感染,包括5名台灣人,而船上的22位台籍遊客以及2位工作人員,繼周三有5名台灣旅客下船後,昨天又有9名台灣人下船。指揮中心表示,今(21日)晚上將派包機接回滯留國人,會以最高規格來防疫。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52歲的郭先生,飽受心臟病和糖尿病所苦,做了一個人生中重大決定後,竟然重拾健康!他38歲時患有糖尿病,49歲那年心肌梗塞送至台中榮總,裝了5隻支架在心臟血管裡, 多年下來,驗血報告一直脫離不了紅字。 三個月前,開始吃全素,蛋、奶都不吃;再次驗血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影片提供/新唐人亞太】蔡英文總統關心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今(20)日特地前往位於苗栗竹南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了解最新疫苗與藥物研發進度。蔡總統肯定國衛院平日厚植研發實力,能在疫情爆發時迅速投入,也期勉能在最短時間內有所突破,讓國人安心。國衛院向總統報告,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羅先生,駝背十分嚴重,在三十多歲時,開始有下背痛的症狀,早上醒來感覺特別僵硬,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日常活動後會比較緩解,但疼痛感並沒有到無法忍受的程度,因此從來沒有到醫療院所就診過,經家人極力勸說,到院檢查發現側薦腸骨關節已完全黏合,而且頸椎、胸椎及腰椎也出現黏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