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在家燉藥膳,食材可得仔細挑

冷氣團報到,讓人好想吃熱騰騰的麻油雞、薑母鴨,不過食安問題頻傳,藥膳常用的麻油、薑、中藥材,是否潛藏黑心令人擔憂,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林宛霖說,選擇對的食材是健康的第一步,大家一定要學會;且藥膳的熱量高,半個月吃個1、2次就夠了,千萬不要天天吃、補過頭了。
在家燉藥膳,食材可得仔細挑
‧藥材不買太白、太鮮豔
林宛霖營養師指出,黑心食品多,自己在家燉藥膳更能掌握食材來源,以免誤觸「地雷」。以中藥材來說,購買時,應注意價格、真假、處理及保存,切忌色澤太白、太鮮豔,也無蟲蛀或發霉,如果是包裝藥材,應選擇透明袋裝,可以清楚看到內裝藥材,袋上並貼有品名、內容物、保存期限、來源等,資訊清楚,吃起來才安心。
在家燉藥膳,食材可得仔細挑
‧兩週吃1~2次就夠了
其次,選擇去皮瘦肉,避免油花多的五花肉或霜降肉,減少油脂攝取;魚餃、燕餃、丸子等加工品,不但熱量高,加工過程也有過量使用化學香料之虞,最好搭配蔬菜、菇類等低熱量食材。

林營養師說,許多人吃藥膳或火鍋喜歡沾醬,若非用不可,最好選擇單純醬油、青蔥及蒜頭等,沙茶醬、豆瓣醬、豆腐乳等高鹽分、高熱量沾醬,淺沾為宜。

她表示,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藥膳或火鍋兩週吃1~2即可,但感冒發燒的人不宜進補;高血壓、腎臟功能不佳、痛風、尿酸高等慢性病患更應注意。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圖說: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 (右) 主持國際失智症月開幕直播。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弘志、程子奕/台北報導 由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的2021年國際失智症月在昨日(13)於線上正式開幕,由於今年適逢疫情,首次採取線上開幕方式登場。今年吸引的目標族群也首次針對18到35歲的年輕人,邀請民眾踴躍上網參...

閱讀詳情 »

許多癌症很難在初期就發現,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但透過中醫的體質檢測、掌紋及大數據分析的方法,是否有機會及早抓出初期癌症或癌變的腫瘤呢?暢銷書《算病》作者──樓中亮醫師將於9月17日出版新作《算癌症:運用大數據、五運六氣、易經八卦,治療癌症於發生之前!》教導讀者認識自己的身體弱點,以及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42歲許先生熱愛運動健身,一年來有感與伴侶親密行為時使不上力,腰部容易痠疼,幾度懷疑自己腎虧,礙於面子問題拖到最近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左邊輸尿管已被2公分大的結石塞住,腎臟呈現中度水腫。  結石年輕化 與口味重鹹又不愛運動有關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張雲筑表示...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程子奕 李文成/台北報導 日本政府今(14)日宣布第五度捐贈台灣AZ疫苗,數量有50萬劑,由於正值國內要大規模開打第2劑的AZ疫苗,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主持疫情記者會時都兩度開口「非常感謝」日本,認為有助加速第2劑AZ疫苗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