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妊娠糖尿病生完就好? 醫:須定期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積極控制血糖,為了肚子裡的寶寶,她除了注意飲食、運動,加上胰島素治療之外,更一天監測7次血糖,確保血糖值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寶寶終於如期健康地呱呱墜地。但該名患者產後即以為沒事了,血糖值卻在幾年後不知不覺中又回到糖尿病的程度;醫師呼籲妊娠糖尿病患者,即使產後也應定期追蹤血糖變化。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懷孕時胎盤產生的荷爾蒙,會影響胰島素的功能,導致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或產生拮抗性,大多數孕婦的身體可以經由代償性分泌胰島素來應變,但有些人的體質無法充分回應,便發展成為妊娠糖尿病。

通常在懷孕24到28週時,醫師會安排孕婦接受血糖檢測。以往沒有糖尿病史的孕婦,若未能通過兩階段的篩檢,就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若未能控制得當,對母體與胎兒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包括羊水過多、巨嬰、胎死腹中、新生兒低血糖或死亡等,不可不慎。

妊娠糖尿病患者除了飲食控管與適度運動,更要監測記錄血糖,定期回診,有些醫師會檢測果糖胺(Fructosamine)值,觀察較糖化血色素(A1C)更為短期的(2至3週內)血糖變化趨勢,據以調整治療對策,幫助孕期的血糖控制。對於必須用藥的病人,蔡世澤指出,目前都主張使用胰島素治療,因為胰島素不會經過胎盤,所以胎兒不會受到影響,去年九月,衛生福利部核准孕婦使用透過基因工程製備的新型胰島素,在人體吸收更加穩定。

蔡世澤說明,長效型胰島素模擬人體基礎胰島素分泌,讓餐後血糖會從較低基礎開始上升,因此攸關妊娠糖尿病預後的餐後血糖,得以落在較安全的範圍內,是為「水落船低」;相對而言,速效型胰島素的作用則屬於「削峰去谷」,於用餐前搭配打底的長效型胰島素,可協助控制血糖不致大幅起落。

蔡世澤說,懷孕可視為一種對葡萄糖耐受度的考驗,得到妊娠糖尿病不妨換個角度思考,當做是上天對孕婦日後有可能發展成糖尿病的善意提醒或示警,因而產後更要留意血糖變化。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ADA)2014年發表的血糖控制指引,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產後6至12周內應至新陳代謝科回診做相關檢查,之後每隔三年追蹤一次。蔡醫師特別叮嚀所有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確實執行定期追蹤,以免錯失及早發現糖尿病的契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973

相關推薦

懷孕禁忌多?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服務中,就有網友發問:「懷孕不可以有性行為,不然可能流產,真的嗎?」、「孕期性行為不需要避孕,還要戴套嗎?」相信上述問題,是不少夫妻間常有的疑惑!究竟孕媽咪可以有性生活嗎?就讓我們請專業婦產科醫師,針對臨床大家常見的7大Q&A加以解說吧! 孕媽咪可以有性...

閱讀詳情 »

您也有血壓高居不下的困擾嗎?營養師表示,其實想控制高血壓問題,除了日常飲食注意鈉不過量攝取外,吃對食物也有一定的輔助效果!譬如,番茄、香菜,以及柑橘類等5大類食物,就是控血壓很好的食材選擇。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元凶之一,國人十大死因也與它有關 高血壓不僅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

閱讀詳情 »

根據106年度衛福部統計,癌症已連續36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十分驚人!而隨著現代人罹癌率提升,癌症治療技術的突破與進展,自然也成為醫學界密切關注的課題。尤其是,如何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最大化地降低副作用,不錯殺正常細胞,更是臨床治療的重點! 傳統放療像原子彈轟炸!易損傷正常組織,釀放射性肺炎、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治療癌症的免疫療法正夯,致力於開發癌症免疫細胞療法的楊文光博士,研發出自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部隊,透過患者血液抽取單核球細胞於體外受訓,提升戰鬥力,製成自體免疫治療製劑,於注射後會刺激特異性抗癌殺傷T細胞的大量繁殖,誘導產生特異抗癌免疫反應,以達到治療效果,預計三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