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孕後媽媽Baby blue 小心引發產後憂鬱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去年適逢龍年,生育率高漲,據內政部統計,101年共有23萬4599位龍寶寶誕生。隨著新生兒增加,產後憂鬱人數也相對提昇,醫師提醒,7至8成的新手媽媽在產後3週內情緒特別低落,但家人如果沒有充分關懷,10-15%會有產後憂鬱症,這時若不就醫治療,對媽媽和寶寶都會造成一輩子影響。

雖然寶貝的誕生是身為人母最大的喜悅,但產後荷爾蒙劇烈變化,造成情緒障礙的雌激素急遽下降,再加上社會與家庭角色轉換、照顧新生兒的壓力,以及自己外觀改變等心理因素,都可能讓新手媽媽情緒低落。

國軍北投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黃信得表示,俗稱「baby

blue」的產後鬱悶情形,約有7-8成在產後2-3天開始出現,一般在幾天至3週內會自然改善,但這段時間若家人和先生沒有給予充分支持,10-15%產後媽媽會發展成「產後憂鬱症」。

7位產後媽媽中就有1位會罹患產後憂鬱症,症狀通常在產後1個月內出現,包括食慾與睡眠障礙、不想與人接觸,甚至連寶寶都不想看、常常獨自哭泣、反應遲鈍、體重明顯增加或下降等。黃信得提醒,產後憂鬱症婦女若不接受適當治療,7個月後可能復發,所以先生觀察有上述症狀時,必須儘快帶太太就醫治療。

另外,發生率僅千分之1至2,

但嚴重可能致命的「產後精神病」,患者會出現妄想或幻覺、情緒激動失控、有傷害新生兒的念頭,症狀嚴重,尤其有精神病史的產後媽媽需特別留意。

黃信得強調,發現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如果及早接受藥物和團體治療,通常都可治癒;若無治療或是服用藥物未達足夠份量,不僅影響產後媽媽適應社會能力,也影響寶貝腦力、情緒的發展。對待產後媽媽,家人尤其先生必須特別給予支持,並觀察其如果與家人溝通減少、常以淚洗面,甚至飲食睡眠反常,就必須立即就醫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22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今醫學美容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許多大學生都會把握假期的最後倒數日「進廠維修」。除了基本款的雷射除毛、美容保養外,不少人也選擇微整注射,來讓自己達到理想中的樣貌。根據醫美從業人員觀察,開學前這一波,大學生的人數與其他季比相對較多。玻尿酸 填補凹陷雕塑輪廓想微調變美麗?施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網紅「館長」前幾日驚傳遭人槍擊,右手臂有1穿透傷、右大腿粉碎性骨折、右小腿腳踝也中彈,社會各界震驚也紛紛譴責暴力行為。而有網友擔憂,經常重訓的館長是否很難回到健身房?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暨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杏青說明,何時可以「承重訓練」因牽涉到太多不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保持年輕是女性一輩子的課題,愛美的民眾面對歲月在臉上刻畫出的痕跡,經常會選擇透過各式拉皮的療程來hold住青春,其中又以「電波」、「音波」等非侵入式療程最受民眾喜愛,不用動刀的特性也成為了許多想恢復青春者的最佳選擇。但是市面上用於美容醫學的療程千百種,使用的儀器也各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今(2020)年首例,國內新生兒感染李斯特菌個案,研判很可能是母親在懷孕時期,誤食遭受汙染食物,導致垂直傳染,目前感染新生兒仍在住院治療,恢復狀態良好,預計不久就能出院。另外疾管署提醒,往年開學後腸病毒疫情風險會升高,家長與學校單位一定要特別注意。 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