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室內外溫差5度以上 中風率增2倍

室內外溫差5度以上 中風率增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氣象局提醒,入冬首波冷氣團本週一來襲,大臺北氣溫將下探13度。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氣溫驟降引起血管收縮,較容易發生腦中風,民眾務必注意保暖。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研究指出當室內外環境溫差相距5℃以上,中風發生率增高2倍,早起運動的老年人更須小心,建議等到天亮氣溫回暖,再出外活動為宜。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腦中風是國人10大死亡原因第3位,也是臺灣成年人殘障的第一原因。在前一個月前天氣突然變冷時,曾於門診發現有1名30多歲男性,因身體右半邊突然出現麻木症狀,經住院才發現後是輕微腦中風導致,更讓人驚訝的是,男子完全具備「三高」條件而不自覺。

天冷進補要忌口  當心血壓血糖亂飆

陳醫師表示,冬天氣溫驟降,會導致原本硬化狹窄的血管栓塞。故在寒冷的天氣裡,必須注重保暖,避免讓身體處於溫差太大的環境,或是突然暴露於過冷的氣溫中,早上醒來先動動四肢、坐起來等2到3分鐘再下床,尤其早起運動的老年人在寒流來襲時更須小心。

衛生局也指出,寒流來襲,不少民眾也喜歡吃火鍋、薑母鴨暖身,但切記務必適量,心血管病患若多吃,容易導致血壓血糖難以控制。若有突發狀況,記得辨別中風症狀:臉部歪斜,手臂無力、下垂,講話含糊不清,就要記下發病時間並立即就醫,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手部及腕部功能對於日常生活相當重要,小到刷牙洗臉、穿衣吃飯,大至勞動工作、養家活口等,都需要依靠雙手,然而腕部關節及其附屬組織,易因日常意外撞擊造成傷害,工作不慎過度出力,也可能傷害手腕關節內的三角纖維軟骨,造成腕部疼痛及功能喪失,根據國外相關文獻,職業勞動造成手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張姓婦人13歲時罹患甲狀腺腫大至今已逾60年,因害怕開刀又未規律服藥,去年起握筆時手抖得厲害,就醫檢查為毒性甲狀腺結節腫引起甲狀腺亢進,醫師建議以微創手術切除甲狀腺結節,以微創手術,從脖子2.5公分的傷口,拿出大小如雞蛋的5公分腫大結節,恢復健康。 5公分單一顆結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罹患巴金森病20餘年的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理事長曾國修,原來在一家工程公司上班,後來因為有右臂持續疼痛及僵硬、字越寫越小等症狀,四處求診都不見好轉,進一步到台大醫院檢查,才確診罹患巴金森病。 巴金森症約出現在老年人60歲時 隨著老年海嘯來襲,我國目前約有巴金森患者4~...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別再小看肺癌!根據調查發現,僅有20.6%受訪民眾認為肺癌致死率最高、20.4%認為肺癌治療費用最高,有高達近8成民眾,對於肺癌位居10大癌症致死率的事實渾然不知。 肺癌年輕化 卻僅13.3%擔心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肺癌高居國人10大癌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