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小心!血便千萬不要當痔瘡發作,檢查結果竟是大腸癌....

小心!血便千萬不要當痔瘡發作,檢查結果竟是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73歲的阿嬤,半年多來大便偶爾都會出現血絲,但因為長年有痔瘡的問題,所以並不以為異。可是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大便不順,每天需要吃軟便劑、大便好像都有透明的黏液附著,以及腹漲、胃口愈來愈差,體重也掉了好幾公斤,至醫院檢查發現為腺癌。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柏全醫師說,阿嬤的狀況就是典型的大腸直腸癌臨床表現,但是只要有血便,大部分的人還是都會緊張、害怕。近年來,隨著網路、醫療常識的普及,年輕民眾對於大便有血的警覺性及焦慮感又更高了;也因此愈來愈多的年輕民眾會在第一次大便有血的時候,前來門診要求檢查。

老人易好發    勿拖延錯失治療良機

其實,大多數大腸直腸癌還是都發生在年紀偏大的患者。但矛盾的是,對於年齡較大的長者而言,想到要進醫院做檢查,心就先涼了一半,以致於往往拖到沒辦法了才來就醫,也常常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是個本質上可以被治癒的疾病。但陳柏全醫師表示,由於早期並沒有症狀,所以需要靠定期篩檢來提早發現治療。近年來,國民健康署推動的50歲以上民眾每2年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就是為了僅早篩檢出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及僅早除掉以後可能會演變成癌症的大腸直腸息肉。同時,臨床資料已證明,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是減少大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所以,如果能配合國家的糞便篩檢政策及正確的就醫觀念,大腸直腸癌是可以不那麼可怕的。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器官捐贈在台灣已推廣多年,但實際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的民眾僅有2%,因此,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為了解民眾對於器官捐贈的認知,特地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只有4成民眾願意在辭世後,將器官捐贈出來,但其中只有半數網友有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6成不願將器官捐贈出的民眾中,死無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開始出現感冒及頭痛問題,但若伴隨著劇烈頭痛可就得注意了!日前,一名47歲婦人因頭痛到無法站立,原以為是單純感冒,於是到鄰近診所打針、吃藥,但後來竟頭痛到無法說話,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左邊的腦血管有一顆0.6公分大的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所幸在醫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母乳是媽媽給初生嬰兒的人生第一份大禮,但34歲的新手媽媽卻因為乳腺炎而差點半途而廢,所幸經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醫護人員的協助,完成親餵小寶貝的心願。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在哺乳期的前6個月內最容易發生,特別是在產後的第3至4週,起因在於奶水阻塞以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