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常做「這件事」讓髕骨提早退化,女比男多2倍!!醫生:平常應該這樣鍛鍊肌力...

常做「這件事」讓髕骨提早退化,女比男多2倍!!醫生:平常應該這樣鍛鍊肌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3歲的廖女士,年輕時就很喜歡爬山、運動,近幾年,每次下山或運動後,膝蓋總是隱隱作痛,隨著年紀增長,疼痛感加劇。有次參加志工營隊活動,連續兩天不斷上下樓梯、忙進忙出,活動結束隔天,廖女士的右膝嚴重腫痛,完全無法走路,就醫也找不出原因,照了X光,醫師說膝關節一切正常,然而,此後無論爬山或騎腳踏車,只要腳使力,膝蓋仍舊有卡住、疼痛的感覺,也常常腫脹難以行走。

極度困擾的廖女士,於是求診於台北慈濟醫院,經骨科醫師周博智診斷為「髕骨症候群」,隨即進行微創髕骨減壓手術。術後當天即可下床行走,配合復健動作,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已經可以輕鬆上下樓梯、騎著腳踏車到處走。

蹲下起立讓髕骨提早退化 女比男多2倍

周博智醫師表示,髕骨位在膝蓋前方,俗稱膝蓋骨。腳部用力時,髕骨和大腿骨會產生壓力與摩擦;而蹲下去站起來的力量,可以達到體重的8倍,長時間磨損會造成髕骨提早退化;60歲以上婦女,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比例,約為男性的2倍。

髕骨壓迫或磨損會讓患者膝蓋不舒服,尤其是上下樓梯,或是蹲、坐要站起來,膝蓋需要彎曲用力時,膝蓋的前面,就會感覺酸軟無力且疼痛。

平常持續運動 氣功、游泳鍛鍊肌力

周博智醫師提到,髕骨手術若針對外傷誘發的病況,多採用關節內視鏡手術,適合連帶處理半月板(介於大腿骨與小腿骨間的韌帶纖維軟骨)等相關病灶。而對中老年族群,肇因於髕骨磨損退化,則適合進行「微創髕骨減壓手術」。

透過微創手術器械,僅須約1公分的單一傷口,不刺激關節滑囊,就能緩解膝蓋髕骨的壓力和疼痛。周博智醫師說,這個手術,打破傳統認為退化後就只能等著換人工關節的論點,且整體手術時間大幅縮短,傷口小、無血腫、組織破壞少,術後能立刻行走。

周博智醫師說,長青族群平日應持續非衝擊性的運動,如氣功、游泳、快走,鍛鍊腿部肌力,對關節功能都有加強效果。同時呼籲民眾,只要有膝關節卡卡,上下樓梯或蹲坐困難,務必盡早尋求醫療協助,以有效改善活動和生活品質。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學齡前兒童活動力強盛,好奇心旺,孩子在家時家長應關好門窗,時刻注意動向,近日發生4歲女童意外墜樓事件,另也有因為門打開,學步車上的孩子聽到家人在外面的聲音,急著尋找而摔落樓梯等例子,只要平時多一份留心,就可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減少家人的遺憾。 3招防護 加強居家防墜...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2歲的林太太,身材豐腴,每次跟姊妹們聊天聊到太激動哈哈大笑時,尿竟會突然滲出來,出門除了護墊之外,還要多準備褲子,林太太鼓起勇氣就診,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並無合併骨盆腔器官之脫垂,選擇尿道中段吊帶手術,術後2天移除尿管。 每10個婦女 1人尿失禁 安南醫院泌尿科主...

閱讀詳情 »

乳房,是媽媽與孩子的親密連結管道,也是展現女人嬌美姿態的絕佳幫手,可惜,自2003年開始,乳癌就位居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的榜首,每年新增乳癌個案超過1萬2千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乳房漸漸被癌細胞「侵門踏戶」?哪一種危險因子的威脅性最大?   乳癌非一力可成!危險因子全揭曉 近年來,台灣女性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台灣出現首例腸病毒D68型病例!疾病管制署接獲通報,1名5歲男童急性無力肢體麻痺(AFP)個案,其檢體檢出腸病毒D68型(EVD68),進一步比對結果發現,與美國株序列相近,這也是我國追蹤AFP個案以來,首度檢出EVD68。 病毒基因序列比對 近似美國株 疾管署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