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乳癌危險因子大PK 猜猜那一種最可怕?】

乳房,是媽媽與孩子的親密連結管道,也是展現女人嬌美姿態的絕佳幫手,可惜,自2003年開始,乳癌就位居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的榜首,每年新增乳癌個案超過1萬2千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乳房漸漸被癌細胞「侵門踏戶」?哪一種危險因子的威脅性最大?

【乳癌危險因子大PK 猜猜那一種最可怕?】

 

乳癌非一力可成!危險因子全揭曉

近年來,台灣女性乳癌的發生率持續上升,且爬升速度比其他癌症更快,許多人歸因於人口高齡化、飲食習慣、生活形態的改變,以及肥胖人口的增加。不過,乳癌並非是單一因素所造成,瞭解更多可能誘發乳癌的危險因子,積極控制或改變,更能守護乳房的健康,遠離乳癌的逆襲。

在和信乳癌多專科治療團隊編著的《一本讀通乳癌》中,乳癌的發生原因,包括:

1.性別與年齡:別以為女性才會罹患乳癌,雖然女性發生乳癌的機率遠大於男性,但台灣每年仍約有40至50位新發生的男性乳癌病例。而年齡越大,罹患乳癌的機率越高,70%女性病例發生在40至64歲,年齡中位數為53歲,比美國乳癌病人年齡中位數的64歲年輕許多。

2.家族病史:家族中若有一等親(母親、姊妹或女兒)罹患乳癌,其發生乳癌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至3倍。如果家族中有35歲以下的女性曾經罹患乳癌;父母雙方家族中有兩位以上的乳癌家族史;或有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的家族病史,都會讓罹患乳癌的危險性提高。

3.個人乳癌或其他癌症病史:單側乳房罹患過乳癌者,另一側再罹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至4倍。而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曾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或大腸癌等癌症,罹患乳癌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更高。

4.荷爾蒙與分娩:初經較早(12歲以前)、停經較晚(55歲以後)、沒生育過、35歲以後才生第一胎,以及停經後長時間補充女性荷爾蒙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會增高。

5.輻射線的曝露乳房曾經過度曝露在放射線下,如經常接受X光照射或放射線治療者,尤其是接受胸部與頸部附近放射線治療者,例如淋巴癌病人,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

6.後天習慣不佳:國內研究發現,90%乳癌病人沒有家族病史,而是後天環境及身體細胞基因變異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包括:缺乏運動、高脂高醣低纖維飲食、吸菸和肥胖,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可能性。

7.基因遺傳:約5%至10%的乳癌與基因遺傳有關,目前較常被提到的3種乳癌遺傳基因,包括BRCA1、BRCA2和p53,都屬於抑癌基因,一旦功能故障,無法主動抑制細胞增生,就可能轉變為癌,引發乳癌和卵巢癌。有研究指出,有BRCA1和BRCA2遺傳基因者,一生中(以70歲估算)得到乳癌的機率約50%至85%。另外,約50%乳癌與p53基因有關。

 

這4種因子最可怕!致癌風險高5倍

而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曾統計,發現在各種乳癌危險因子中,若

(1)BRCA1、BRCA2基因為陽性、

(2)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3)家族裡曾有人於更年期前得過兩側乳癌,或是

(4)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的現象,其罹患乳癌的相對機率高出5倍;相較於中量飲酒和喜愛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所提高的1.1至1.9倍乳癌機率,危險性高出許多。

這群乳癌高危險族群,平時除了要多注意乳房變化、勤做乳房自我檢查之外,也要養成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和乳房超音波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治療。早期發現的第一期乳癌患者,80%可存活超過10年。(來源:華人健康網)

歡迎來電一昇基因 【北區(02)2228-6220/中區(04)2280-1700/南區(06)261-3200】

※造訪我們官網《www.makegene.com》或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ake.url.tw/》幫助您了解更多。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日前,一名體重高達130公斤的張先生,原以為是腰部扭到造成痠痛,所以不以為已,直到自己食慾越來越差,甚至體重下降至86公斤,才驚覺不對勁,就醫檢查。 結果發現,他罹患了罕見的黃色肉芽腎盂腎炎,讓原本只有拳頭大的腎臟,竟腫大到近20公分長,宛如一條絲瓜般,後來在接受...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使得有失眠困擾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嚴重到甚至需仰賴安眠藥才可以入眠,然而,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3年調查數據顯示,全台人口中有慢性失眠的比例高達19.3%,即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 且過去也曾有研究皆指出,睡眠不足會使記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MA媽媽,六年前遭診斷罹患大腸癌,雖中途積極治療,力抗癌症,不過四年前還是不幸讓癌細胞轉移肺部,昨日宣告離世,留下無限遺憾,但大腸癌細胞,轉移全身,使病情急轉直下的劇本,在台灣並不少見,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大腸癌新增案例,高達14000人,同時超過5000人因此喪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75歲的陳老先生每到冬天皮膚總會搔癢難耐,從一開始的乾燥脫皮,漸漸起了紅疹甚至龜裂,原以為是沾上髒東西,刻意買了藥皂搓洗,病情卻反而變本加厲,影響睡眠。皮膚科醫師陳佳珍指出,這就是俗稱的「冬季癢」主要是因冬天皮膚乾燥所引起,嚴重的話會遍及全身。  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