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愛吃生食 小心急性膽囊炎

愛吃生食 小心急性膽囊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50歲男子,因為腹痛一個星期,且發燒不退到醫院掛急診,腹部超音波檢查出急性膽囊炎,但是沒有膽結石,醫生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排除膽結石也排除腫瘤引發膽囊炎,而是「氣單胞菌」所引發的急性膽囊炎。

氣單胞菌 存在哺乳類動物身上

「氣單胞菌」存在野生哺乳類動物身上,原來患者老家在山區,回家鄉的時候,會打飛鼠生吃,同時把菌也吃下肚,加上免疫力下降,引發急性膽囊炎,經過引流和抗生素治療兩周後,才康復出院。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何明印表示,急性膽囊炎通常因為膽結石所引起,沒有膽結石的膽囊炎,會發生在重症、敗血性、加護病房患者身上,仔細了解患者的生活飲食,才知道他喜歡吃醃肉、生魚片、生蚵等未烹煮的食物,返回山上老家的時候,還會打飛鼠生吃,研判就是生吃飛鼠感染氣單胞菌。

免疫力下降 抵抗力減弱

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對於病菌的抵抗力相對減弱,患者因為長期飲酒,還有慢性肝硬化的問題,免疫力也在下降,還有年紀和工作等因素,身體勞累抵抗力不好時,雖然飲食習慣和往常一樣,但是對抗病菌的免疫力卻下降,這時候就氣單胞菌就有機可乘了。
 
何明印醫師特別提醒,食物沒有經過烹煮生食下肚,會把細菌一起吃下去,不建議生食,尤其對於免疫力不好的族群,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免疫疾病、癌症等患者,食物最好不要生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現年67歲的張光澤,因未發現走路時左手無法自然擺動,然而,張光澤從出現症狀到確診,經歷2年時間,今年67歲的曾東漢,一開始因為手部顫抖而就醫,卻沒在第一時間就被診斷出患有巴金森病,事隔1年,才確診為巴金森病,上述兩病患都藉由口服藥物治療,雖然會有失眠及便秘的困擾,但...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隨著時序進入秋冬交替季節,氣溫漸漸轉涼、日夜溫差大,據統計,每年到了這時節,因氣喘求診的患者就會增加到4成,流感疫情悄悄升溫,不少未按時服藥的氣喘患者也開始出現嚴重症狀,鼻水流不停、狂打噴嚏、有時還會咳嗽咳到喘不過氣來。 氣喘患者在流感好發季節做好預防 成功大學過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2歲的李先生被診斷攝護腺癌中期,病人考量自己尚年輕,希望接受達文西機械人手臂輔助手術治療後再加上低劑量的電療,病人術後1周即安排膀胱攝影檢查,膀胱及尿道癒合良好當下即拔除尿管,目前處於恢復期。 每年約有近5,000位攝護腺癌個案 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將近5,000位攝...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心臟移植訓練師李聖苓曾經胖到80多公斤,直到48歲因健康陸續出現狀況,才開始慢慢建立運動習慣,3個月內累積278萬步,身為專業的訓練師,她建議糖友運動不妨從健走入門,每天30分鐘開始,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耐力。 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 全台227萬糖尿病人口恐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